普项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红楼]权臣宠妻日常 > 第44章 第 44 章
人生四大喜之二,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对于陈景书来说, 金榜题名已经有了, 就只差洞房花烛了。
当然,吴氏自然也是很愿意快让黛玉进门的,一方面是她确实觉得贾家是个糟心的地方,另一方面,她和陈孝宗留
说起来, 黛玉去贾家, 原本就是说因她无父母,因此由贾母教养。
可实际上嘛, 贾家既没有教,也没有养。
黛玉
至于说教, 吴氏就更想冷笑了。
黛玉去了贾家,贾家既没有给她请先生书,也没有教她管家交际,这些哪个大家闺秀是不学的
就算贾家没想这个, 但凡他们家教黛玉女红一类,吴氏至多也就说贾家小家子气,把自己当做小户人家一般罢了, 可连这个, 贾家也是没有教的。
若是前些年, 说黛玉还小,不学这些也能说得通,可眼看着陈家下了聘,也说过等黛玉及笄就成亲,可莫说是黛玉及笄之前,就算黛玉及笄之后也是没人教她管家交际的事情的。
作为日后的管家奶奶,这些不会,不说家里出乱子,就算是
真正的大户人家谁愿意要一个管不住事儿的媳妇
吴氏叹了口气,心想,自己若真是个恶婆婆,只这一点就足够拿捏黛玉了,日后闹起来,黛玉
也是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吴氏是打算
贾家不教的就只能她亲自来教。
对陈景书说起这事的时候,陈景书便笑道“他们家不教也不算什么坏事,母亲教她就好了嘛。”
吴氏道“话哪里是这么说的,有些话,她家里的长辈好说,我就说不得,这婆媳之间说是亲密,可又哪里是那么简单的。”
陈景书道“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贾家自个儿内里就是那个样子,若是林妹妹学他们家的,到了咱们家反而容易有矛盾呢。”
到时候一件事情黛玉说这样办,吴氏说那样办,这可不就是矛盾了
“这会儿她既没有学,母亲日后好好教她就是,不也方便何况林妹妹又不是小心眼的人,她最聪慧,母亲待她好,她必定知道的。”
陈景书这么说着,却被吴氏伸手戳着额头笑骂道“瞧瞧,这媳妇还没进没,就担心我待她不好了”
陈景书嘿嘿一笑“我自然知道母亲好的。”
吴氏无奈的摇摇头,也不说他什么了。
不过心中也觉得,这婚事还是早办的好,黛玉挺好的孩子,放
虽说是早办,但陈景书觉得这年头大家族办事就算再怎么早,实际上也不会很早。
毕竟娶亲不是小事,何况陈景书也没有一切从简的意思。
固然他自己觉得婚礼可能太过奢华,但那也只是站
再说了,这婚礼的场面不仅代表陈家的脸面,也是黛玉的脸面,因此陈景书便也由着家里安排了。
如此
就算这样,吴氏算一算也说时间太紧呢。
这回吴氏和陈孝宗来的时候本料想着这事,因此预备的东西也带了不少,但如今还是有不少尚
虽然或许外人见着丰厚的嫁妆会以为那是贾家置办,认为贾家疼爱黛玉,但这不过都是虚的,黛玉真正能够得到的好处才是实实
那些东西由黛玉带进来,日后她见人自然是有底气的,因为她虽是孤女,却并非一无所有。
陈景书自然也赞同。
哪知道就
陈景书知道这事的时候便愣住了“这大伯那里还有,父亲知道么”
陈孝宗摇头“我也是今天才知道。”
看来比起陈孝宗,林如海还是更加相信陈孝祖,因此还额外存了东西
这也是告诉陈孝祖,林家家产丰厚,陈孝宗便是想贪下一些,也只能拿走他们当初商量好的三成,或者就算陈孝宗真的做的过分,而陈孝祖也未能成功阻拦,但以林如海对陈孝祖的了解来说,放
对一个孤女来说,有这十万两,日后过的总不会差了。
陈景书叹了口气“林大人这一笔埋的可真深呀,大伯也是,这么多年了,半个字也没告诉我们。”
陈孝宗道“他若是那种人,林如海也不会把东西放
只是这些东西都必须另做账目,到时候要一起给黛玉的。

因陈景书这一科的主考官是程鸿光,因此甭管程鸿光以前有没有教导过陈景书,从这一天起,他都是陈景书的座师,陈景书见了他是必定要称呼老师的。
嗯,虽然史上和老师政见不同闹翻的也不少见,但到底不是啥光事儿,因此陈景书对程鸿光还是有几分担心的。
拜见座师算是惯例,不过其实多数人
吴玉棠
今年取一甲三人,二甲十五人,剩下的就算是三甲了。
除了一甲三人之外,二甲三甲每年的人数都是会变动的,全看皇帝心意,不过按照惯例,二甲最低不会少于七个,最多不会多于二十个,至于说三甲,那就随意很多了,反正剩下的都算三甲。
吴玉棠这回的十二名虽然是挂
大家一起去拜见座师程鸿光的时候,陈景书觉得自己之前关于程鸿光的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
老爷子年纪太大了,这大概是他主持的最后一次科举,而且似乎年纪大了神也不太足,并没有与他们说很多话,也没有暗示什么他们都是他的学生,日后算他的党羽之类的意思。
嗯,若无意外,座师和学生之间基本就是天然的同盟,程鸿光却对这一科的进士们没有任何表示,显然是随着他们去了,并不打算把人往自己这边拉。
这倒是让陈景书松了口气,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也很清楚自己和这官场上的大部分人是利益冲突的,因此他并不想把自己算作任何人的势力里头。
拜过了座师,自然就是同年们的各式聚会了,大的小的,今天请喝酒明天请看戏,陈景书只挑着去了几个。
他原本以为能遇上探花沈纯,结果却
嗯,至于说同年那位四十多岁的榜眼,陈景书压根没关注过。
说起来那天游街的时候,也是多数人看陈景书,少数人看沈纯,榜眼根本无人问津嘛
也对,一个少年状元,一个青年探花,换了谁都不会愿意看那位四十多奔着五十走的榜眼的。
若是他能有陈孝祖那般的气质风度,大约还能吸引点眼球,可惜新科榜眼并没有这个技能。
几天的闲散生活过后,陈景书便正式入职了,他如今也有正式的官职了,每日是必然要去的。
翰林院总体来说不是很忙碌的地方,到了日子,陈景书换上
吴氏看着倒是很满意他的样子,只觉得陈景书穿上官服更俊了几分。
陈景书自己倒是没这感觉。
何况还觉得官服没他平日里的衣服好看。
真要说起来,穿官服显威风,多数是吴氏的心理作用吧
大晋的翰林院主要负责起草诏书、文书一类,编撰修书,科举一类的事情也都归翰林院管。
到了这会儿就看出差别来了。
如陈景书这般的新人来了当然要先从学习开始,算是入职培训。
这可这也是有不同的。
虽然都是老人带新人,但人家是教你去旧书堆里修书呢,还是让你学着草拟诏书呢,这可是大有不同的。
陈景书不知道是对新科状元的特殊照顾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他竟然是掌院学士亲自带的。
嗯,掌院学士虽然只是正五品的官职,但也确实是整个翰林院的大boss了,何况翰林嘛,品级上确实不起眼,但与皇帝亲近呀
寻常六品小官,一辈子也不一定能见皇帝一面,但六品的翰林却是日常能见皇帝的,这比之其他官职自然不同。
陈景书头一日分配到的任务就是看。
看以前翰林院草拟
尤其是皇帝的旨意最是重要。
陈景书拿到的稿子包括了方方面面,民政,经济,文化,教育,甚至还有一些与军事相关的内容。
陈景书也不多话,问过说可以抄写但不许带回家之后,他便干脆的铺开笔墨开始抄写。
过笔不忘这种技能,不就是这会儿用的吗
头一天是看各种诏书,心中大致有点概念,第二天便开始正式的讲解学习,能中状元的,笔下功夫自然都不会差了,因此写作文采方面是不说的,要说的是写诏书的要求和忌讳。
除此之外,
说起来,到了第三天的时候,那位姓徐的掌院学士叫他开始练习写的便是这个。
陈景书觉得其实这些只要用心学,都不算难,毕竟徐掌院教的细致认真,这事本身也不是太困难的技术活儿。
可平日里这些东西接触的多了,所见所写皆是家国大事,也能看到旁人对这件事情的想法建议和最后皇帝如何处理,这其实才是

沈纯今年三十四岁,池州人,早已成家,如今已经有一子一女,不过要说起来,沈纯家里也是池州巨富,祖父也曾是进士,父亲也考中了举人,到了沈纯这一代,竟还出了个探花,也算光宗耀祖了。
话是这么说,但沈纯并不是那种刻板的性子,相反,陈景书觉得沈纯是个相当活泼的人。
大约生来就是大少爷的缘故,他三十多年来从来没吃过什么苦头,亲事也顺利,家庭又和睦,因此让沈纯的性格当中也多了几分单纯。
当然,这单纯不是傻乎乎,能中探花的,怎么也不可能真的傻。
何况沈纯若是真的不通人情世故,他
嗯,说起外卖这事儿,其实也没其他。
大少爷平日里没吃过苦头,本身又是个极爱美食的,自然不愿意忍受考场那糟糕的食物,

大晋的官员是早坐班晚归家,中间午休不回去的模式,因此中午是一顿饭食的。
翰林院的伙食算不错,有菜有肉有汤还常附带一些御膳房的小惊喜,比如什么新菜肴新点心之类的。
陈景书觉得作为工作餐来说,这水平真的非常高了。
但沈纯瞧不上。
只是也不好自带,何况就算想塞钱请人开小灶,目前还是新人时期也是不合适的。
可除此之外,沈纯倒是常带新奇点心之类的。
陈景书对中式点心没啥研究,但西式甜点后世吃过不少,这会儿和沈纯聊起来也完全不负责任的瞎吹牛。
然后没过半个月,他吃到了古代版的水果果冻,并且
沈纯你是神啊
陈景书二话不说要了食谱回去就塞给自家厨子让照做。
可惜陈家的大厨不知怎么的,就是做不出沈纯家的水平来,这让陈景书很是失望。
不过好
当然,一直吃别人的也不太好意思,陈景书有空便也请沈纯去自家,再叫上几个朋友,大家一起喝茶也是好的。
陈景书那里的好茶好水很多都是陈孝祖给他的,如今到了扬州的陈孝祖,越
总体来说,陈景书的生活保持着每日好好工作好好学习,蹭点沈纯的吃喝,得空了也回请朋友们品茶喝酒一类。
陈景书知道自己本身是新人,更何况年纪又小,这会儿正是熬资历的时候,不说熬上许多年,但该学的东西,该做的事情还是都要做过一遍的,因此也并不十分着急。
如此到了五月底的时候,徐掌院忽然叫了陈景书道“今日去圣上那里当值,你与我一起去。”
“我”陈景书问道“我去圣上那里当值是不是太早了”
徐掌院道“不妨,这事不看早晚,你这几日草拟的文书我都看过了,如今叫你去也是合适的。”
往皇帝面前露脸,混个眼熟的事情,莫说是新人,有人来了翰林院一年半年的都不一定能安排一回这样的任务,陈景书才来了一个月便被带着去皇帝面前,可见重视了。
不过有了徐掌院的话,陈景书也不再推辞。
机会没到的时候不需急躁,而是安心打磨自己,如今机会到了眼前,自己的本事也够,当然是要抓住的。
因此这一天,陈景书便跟着徐掌院去宣和殿,一般来说,皇帝会
宣和殿的建筑总体并不大,尤其是
毕竟并不是任何事情都会
因此翰林院
陈景书这会儿坐的班房是隔出来的一间,大约六七平米的样子,有四位翰林
因皇帝那里一时还没有叫到,因此陈景书便翻出之前抄好的以往的诏书来看,继续揣摩学习,徐掌院却敲了敲他的桌子,然后道“这里等会儿要送去工部的东西你来写。”
陈景书看了看,是叫写宫中需要制作的新器物以及皇帝对这些东西的要求之类的。
这算是最简单的工作,但其中涉及的细节却又繁琐,陈景书接到之后便开始动笔,只是第一次写,不少地方都需要反复斟酌,因此速度并不快。
他是见过其他人写这个的,那可真是笔下如飞。
不过陈景书并不着急,对于现
到了下午的时候陈景书才把修改过好几遍的文字拿给徐掌院看,见徐掌院点头,顿时松了口气。
徐掌院笑道“行了,如今天色也不早,就不安排你其他事情了,且先休息去吧。”
这话才刚说完,就看见寻常往翰林们这里传话的小太监过来了。
徐掌院立刻站起身来“圣上那里有什么事儿”
那小太监道“圣上问今科的陈状元
陈景书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会儿徐掌院听了小太监的话招手叫他过去,他便立刻走过去。
徐掌院道“这就是陈修撰。”
小太监道“请陈修撰跟奴婢来。”
陈景书自然不敢不去,只是心里嘀咕着,皇帝这会儿叫他过去,是有什么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