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冀州的黄巾军这边主要划分为两大类,一个就是东面来的黄巾军,一个就是南面来的黄巾军。

    至于冀州本土的黄巾军,去年一年已经慢慢转移到了并州杨家军这里。

    这个转移过程并不困难,先是那批老弱妇孺在并州分地定居了下来,那么剩下这一批家属有关系的黄巾军,自然也随着张角定居在并州一个个的迁徙过来了。

    不愿意走的,最后也陆陆续续选择了各自的出路。

    要么加入了其他黄巾军,要么就是自己逃窜了,又或者逃到了大山里面为匪寇。

    所以总体来说,冀州的黄巾军势力主要就是东面和南面两大阵营。

    而东面来的主要是青州和兖州,徐州来的不多。

    因为徐州的黄巾军当时不愿意听从张角下达的命令,最后只有小部分人来,算不上有多少实力。

    而南边来的黄巾军,主要包括颍川,汝南,南阳三大势力。

    最开始东边,南边的黄巾军各自抱团在一起。

    在张宝张梁还没有陆陆续续撤退的时候,这两大阵营还能勉强维持平衡。

    但随着大家冲突越来越大,张角的身体也越来越严重,张宝张梁已经不想待在冀州了,所以大部队都转移到了并州。

    而张氏三兄弟这一撤退,直接就没有了缓冲地带,导致这两边的黄巾军斗争越发激烈。

    而杨秋这边考虑称王的事情直接加速了两边的冲突。

    当然,杨秋这边还没举行仪式,很多事情还在筹备当中,但因为要故意挑拨离间,所以风声就透露给了冀州的黄巾军。

    这就直接挑起了这些人的野心,谁不想称王呢?

    可是现在大家的心合不到一起,又没有共同认同的首领,如果张角在这里可能没有疑问,那就让张角称王。

    但问题是现在谁都不服谁,没有人能够甘心地把老大的位置让出去。

    所以讨论来讨论去,最后众人决定,东面推举一个称王,南面也推举一个称王,大家平起平坐。

    而当时东边推举出来的人是卜己,主要是因为兖州来的人最多,人多力量大,所以青州的其实不太服气,但勉强认了。

    而南边推举出来的是波才,毕竟波才在战场上的能力有目共睹,但其实,南阳的那几个渠帅也不是很服气。

    大家内部都有不满的人。

    所以事情到了这种程度,其实两边的利益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了。

    最后在多方势力的挑拨离间下,两边开始玩心眼,各自拉拢彼此的手下。

    然后就发生了黄巾军彭脱刺杀波才的事情。

    而彭脱之所以这么干,主要是因为他同时受到了东边黄巾军以及南阳黄巾军的收买。

    当然,都对付波才,主要是波才确实有能力。

    所以众人默契地想把最有实力的人踢出去,那么接下来其他人就好对付了。

    而彭脱一直是豫州黄巾军里面的刺头,对波才没有足够的忠诚,最后大家都挑选了他。

    当然,东边和南阳都想杀波才的原因,除了波才势力强大,其实还有个小小的不同。

    兖州青州的人是想吞并波才手底下的人,

    南阳的黄巾军则是希望把波才干下去之后,由他们南阳一系的人来称王。

    所以波才直接遭到了围杀,自己的下属背叛他,东边的黄巾军和南阳的黄巾军也都想了杀了他。

    这简直让波才郁闷得要死。

    他其实早就预见了大家接下来会内斗的情况,但他完全没有预测到,原来这么多人都想让他死。

    好在波才有一个心腹当时替他挡了一刀,所以接下来波才开始报复了,几方黄巾军开始了血腥地内斗。

    刺杀这种事情就是这样,成功了什么都好说,把对方下面的忠心下属全部干掉。

    那么最底层的黄巾军,其实谁给饭就听谁的。

    可是一旦没有刺杀成功,那么接下来就是毫无休止的内斗。

    尤其是波才,他明明最讨厌内斗,可是他现在看其他黄巾军觉得都是敌人,觉得谁都可能参与了对他刺杀的谋划之中。

    于是冀州的黄巾军陷入了大内斗之中,曹操和朱儁的军队还在旁边火上浇油,开始收买一些人让他们斗得更加厉害。

    等到他们实力消耗得极其虚弱的时候,他们汉军再大举出征,这岂不是一战即胜?

    所以冀州的汉军正在看黄巾军的笑话。

    而波才在这种无止境的内斗之中,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当初在并州时候产生的疑问?

    这一个时候,他好像隐隐约约明白了,大贤良师张角当时回答的话。

    真正的答案取决于他想要什么样的未来,难怪师傅当时不愿意回答。

    因为他那时的想法,是要在冀州占据一块地发展壮大。

    所以别人给出这以外答案,他都不会同意。

    可是现在,波才觉得继续留在冀州这里,他和自己手底下的兄弟们,可能全部都会死在这个地方。

    这样的结果波才不能接受。

    所以他派人急送了一封信前往并州,询问杨秋,到底有什么地方可以彻底杜绝汉军的追杀以及黄巾军的内斗。

    此时的波才依然不愿意彻底臣服于杨家军,他依然在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求助。

    而杨秋在接到这封信之后,她笑着直接给对方写了两个字回去。

    “辽东。”

    当然,益州也不错,但关键是去益州太困难了。

    而且若真让黄巾军在益州发展起来了,杨秋到时候可不一定能够攻打成功益州。

    所以不管从哪种角度考虑,让波才率领着大批的黄巾军往北而来,然后前往辽东。

    到时候她和波才两边东西夹击中间的幽州,慢慢耗死不臣服的乌桓人,携手对付北边的鲜卑人,以及东边的其他胡人。

    这才是两个人最有利的合作方式。

    当然,辽东那个地方苦寒,很容易割据成为地方军阀。

    毕竟后来的公孙度就是这么玩儿的,在辽东那里做了很多年的土皇帝。

    甚至还有很多中原人都跑到了辽东去避难,其实那地儿在后来一段时间里面非常安全。

    但杨秋暂时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因为她想要对辽东大开发,然后继续往北,把后面的东北地区给开发一下。

    毕竟那里有黑土地,种粮食还是很合适的。

    至于严寒的困扰,到时候可以挖掘煤矿,做火炕,不要小看这个时候的人拼命活下去的努力程度。

    毕竟后来的闯关东,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而开发东北需要极其强大的人力物力,也就是说需要技术先进的各种铁器,这个开发甚至会持续数十年。

    杨秋现在不可能把自己的重心转移到辽东那里,但可以先让盟友去。

    毕竟她有自信,以后绝对能把波才下面的黄巾军慢慢同化过来。

    而想要联手控制住北方,那么解决掉北方的胡人是很重要的。

    这些胡人不只是鲜卑,幽州的乌桓人,辽东那边的胡人种类其实挺多的,包括高句丽,扶馀,三韩等等。

    想要让这些人臣服,并且把反对派势力杀掉,那肯定需要漫长的时间。

    但杨秋觉得这些人比中原的世家大族好对付,因为他们不仅穷还人少。

    所以到时候只要让杨秋扶持一下波才的势力,那么波才就能在那边站稳脚跟。

    这个战略规划,杨秋已经和自己下面很多人讨论了。

    毕竟他们杨家军占据了并州为根基,那么北面的胡人一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不可能随时都派着重兵把守。

    一旦杨家军南下或者东进,万一胡人直接朝着并州来,那岂不是会被直接偷家?

    所以杨秋的大战略是先行解决北边的人,当然不可能都杀了。

    但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的方式现在还是管用的,更何况到时候还可以有其他经济手段控制。

    不过,这个大战略让吕布有点困惑,他私底下偷偷来到了杨秋的面前。

    “据我所知,辽东非常穷困,人口也非常稀少。但将军说那里的土地很是肥沃,将军真的没搞错?”

    “彼处土地,色泽和我们这里不一样,待开发之后,将现大片黑土,其肥力深厚,种粮必定高产。

    且此处矿产丰富,若继续东进,更有海岛藏巨量白银。

    辽东又有出海口,助我南下。此地之所以贫瘠,皆因冬日漫长,取暖难解,故难以开垦种植。”

    “奉先,种地这件事情,我还是比你更擅长,那边的土地有多优秀,到时候你不妨亲自去看一眼。”

    吕布认认真真种了一年的地,他还真没见过所谓的黑土地到底有多大的优势。

    所以此刻的他真的很好奇,而他对辽东还有其他疑虑。

    “既然辽东之地对我等如此重要,万一波才背叛,岂非损失惨重?”

    杨秋认认真真看了吕布几眼,然后突然笑着问了这样一句话。

    “所以我有一策,待波才等人在辽东安定,奉先愿否驻军于此,助波才攻打东边胡人?此举既可稳固辽东,又可图谋长远。”

    驻军这种事情肯定不能一开始就提出来的,做盟友最开始还是要给大家一点自由的空间。

    先从经济上慢慢控制他们,等到后来被周边的胡人陆续围攻,需要并州的经济扶持之后,到时候再得寸进尺。

    而杨秋的潜台词吕布也马上听明白了,他瞬间嘿嘿一笑。

    “驻军之地,就选那出海口吧。到时候我也选块黑土地来种上几亩地粮食,看看是否真的能高产。”

    “奉先,莫非你真爱上种地了?”

    吕布并没有反驳这个问题,反而回答得挺认真。

    “将军,你让大家讨论的退役政策,其实我这几天也在思考,以前我觉得将士的使命就是马革裹尸。

    但我现在觉得,若有一天周边的胡人都被打跑,而整个天下又恢复了太平,天底下的粮食又在不断增产。

    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应该是卸甲归田,住在一个有几百亩地的大院子里面,余生享受悠然的闲暇生活。

    而田地上种上我爱吃的蔬菜,还有粮食,然后再用自己种的粮食酿酒,还有将军之前说的什么果实,也许我都可以种上,享受那田园之乐。”

    这一个简单的梦想瞬间让杨秋有些动容。

    吕布这是成为了一个纯粹的种花家兔子呀,真是对种地爱得深沉。

    很好,这个爱好非常完美。

    “那我必定是要让奉先实现这一个愿望的。不过我说的果实今年夏天就可以有成果了,到时候定要让奉先来尝一尝甜美多汁的水果是什么味道!”

    杨秋不缺乏各种种子,但有些果树要生长几年才能开始结果。

    更何况前几年地盘小,那时候任何一块地都很珍贵,所以通通都是种粮食以及桑麻。

    但现在有这么大的地盘了,也可以发展一下经济了,顺便提高一下大家的生活水准。

    所以杨秋目前种了一点西瓜,到时候让这些人尝一尝甜美多汁的果实,顺便再继续往南边销售,挣点小钱。

    而其他的果树也在慢慢种植,但果树生长得比较缓慢,所以估计几年之后才能吃到丰富的水果。

    至于蔬菜,那倒简单了。

    它们不需要像果树这样培育许久,所以今年也陆陆续续地种植了诸多品种。

    而杨秋也种植了些许辣椒,番茄,胡萝卜等一些目前东汉没有的品种。

    等到夏季许多蔬菜水果成熟的时候,到时候给自己治下的臣民们一点美食诱惑,改善一下大家现在的饮食水准。

    反正现在铁矿已经开得越来越多了,也可以开始生产一些铁锅了。

    当然,杨秋现在的日子畅想得很美好,甚至波才需要往北边前进的事情,杨秋都只派了少量的杨家军前去援助。

    并且还专门派了吕布去,让他提前接触一下波才。

    毕竟那群黄巾军不想与杨家军为敌,而杨家军插手是将人转移到北部,估计这些人也以为对方是加入到并州。

    这是自动退出竞争,干嘛要紧追不舍?

    所以根本不需要大面积援助,直接去站队表态一下就行。

    因此,冀州黄巾军接下来的内乱跟杨秋没多大关系,因为她已经得到了转移到辽东的战略盟友。

    剩下的人顽固不化,完全没有什么帮助的必要。

    至于想要反抗的,到时候都会知道往北跑,那时候杨秋就可以吸纳这些黄巾军的流民。

    但这种事情估计暂时还不会形成大面积的逃亡,大几率是在汉军参与之后才会有结果。

    所以冀州的内乱其实双方都在看戏,杨家军在波才带着的一批人走后,直接袖手旁边。

    而汉军则不断收买人挑拨离间,就看他们这些黄巾军能内斗到什么程度。

    因此,在波才往北走之后,冀州的风浪稍稍平静了下来,所以目前风浪最大的是在西羌那边。

    自从杨秋伙同羌人那边流传出董卓代汉的谶语之后,不管是杨秋还是羌人。

    他们都收买了洛阳的人大肆宣传这个谶语,然后再找到了渠道收买宦官,让对方将这个消息告诉天子刘宏。

    刘宏当然不是什么傻子,听到一个谣言就会马上忌惮董卓,所以最开始听说自然也就是听过而已,完全没放在心上。

    董卓,一个西凉武人,对方能成什么气候?

    至少当时的刘宏是这么想的。

    但是谣言有时候只需要步步加深印象,再来几个巧合事件,这谣言就会让人深信不疑了。

    杨秋当初只是暗示羌人们收买几个方士,然后预测董卓某个时间会大败羌人,接着就会拥兵自重,然后带着羌人反攻洛阳。

    所以这个过程需要羌人配合一场大败,让董卓获得有实质性的战果,但羌人愿不愿意做?其实杨秋也没有把握。

    毕竟她的计划是董卓没有成功,那再搞下一个人。

    反正就是要让朝廷互相内斗,让他们不能团结一致。

    成不成功不重要,只要让刘宏觉得举世皆敌都行,让他都不知道信任谁。

    结果,羌人真的采取了杨秋这个计划,确实收买了方士,预测了三月的胜利。

    然后他们果然在三月被董卓打败撤退,至少董卓觉得自己大胜了羌人,把羌人逼得后退到了陇西郡。

    这完全是赫赫战功,董卓觉得自己应该因为战功获得仕途晋升了。

    可是这场胜利却刚好印证了之前的传言,刘宏本来都没放在心上的,结果方士的话竟然印证了。

    在如今大汉天下如此不平静的情况下,刘宏开始就有点不放心董卓了。

    所以他先是做出了一个试探,给董卓升到朝廷中央来,让其当三公,再派另外的汉军前去西羌的战场上。

    结果这个旨意一下达,董卓就想到了自己前辈的下场。

    段颎当初被征召到朝廷之后,看似好像升职得到了重用,实际上就是被解了兵权。

    所以后来没有兵权的段颎死得很惨,一代武将竟然只能在狱中无奈自杀。

    如此血淋淋的经验摆在前面,董卓会跳这个坑吗?当然不会。

    所以他直接给刘宏回奏说:臣闻羌人复勾结汉军之内应,反攻之势甚烈,是以臣身陷战阵,一时难以抽身。然臣心念朝廷恩重如山,誓欲报效国家,驱除叛贼,以安社稷。

    是以斗胆陈情,恳请陛下恩准臣继续留于战场,誓必与叛贼决一死战,以表臣之忠心,不负陛下厚望。伏望陛下圣裁,允臣所请,臣不胜感激之至!

    而在这奏书刚刚发回去之后,董卓就立即偷偷联系羌人了。

    既然好好效忠朝廷没什么好结果,那就干脆养寇自重了。

    反正过去有百年羌乱,现在再持续打几年,还不是他说了算。

    但做这件事情当然得和羌人私底下联合一下,这种戏份是需要双方配合的,不能唱独角戏。

    因此,接到这封奏疏的刘宏气得大骂了一整晚上。

    他越发觉得预言是对的了,这董卓果然是个乱臣贼子。

    可是人家现在手底下有兵,如果他真的继续逼迫,甚至采用其他过于强烈的措施。

    他相信董卓明天就能和羌人联合,然后直接反攻过来。

    但就这么妥协,这又不是刘宏的作风。

    所以他决定再任命一个新的将军前去支援,也就是刚刚在巴郡战场上结束了战争的孙坚。

    此子甚为勇猛,成功解决了叛军的内乱,刘宏直接封其为乌程侯,并且还给对方下达了一个密旨。

    让孙坚秘密调查董卓是否有叛乱之心,若是有,天子刘宏赐予孙坚便宜行事之权,许其以诸般手段,或明或暗,务求解决董卓之患。

    于是孙坚就带领着自己手下的汉军,还有朝廷这边新征召过来的汉军会合了。

    接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出发前往了西羌的战场上。

    第82章

    加上孙坚之前率领的汉军,以及目前又汇集过来的几千个兵卒,所以孙坚现在带领的队伍也有一万人了。

    而天子刘宏为了加大孙坚身上的砝码,又把孙坚提升为北中郎将。

    原本孙坚应该是高兴的,不仅封侯,还成为了一个中郎将。

    这简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建功立业竟然这么快就实现了。

    去年他还曾担忧自己陷入宦官和党人的内斗之中,后来他也没想到,自己被派到了南边平叛。

    当然,这主要也因为他是江东人,不过这也足以说明他的运气不错。

    毕竟,看看北方的汉军,尤其是皇甫嵩和卢植竟然都战死在了沙场上,曹操和朱儁的大军暂时还毫无进展。

    只有他一个人获得了这样大的战功,怎么都说明他的气运比较好。

    被封侯的时候,孙坚非常激动,在战场上披荆斩棘出生入死,不就是为了这一刻。

    可是没想到,天子太重用他了呀,这份信任简直让他承受不起。

    这么快就把他派到了西羌的战场上,如果说只是配合董卓一起率领汉军攻打羌人,这也没啥。

    孙坚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不过是再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

    毕竟黄巾军的战场有朱儁和曹操,轮不到他发挥。

    可是偏偏这天子给他下了一封密旨,这就让人难办了。

    让他寻找机会调查董卓是否有叛乱之心,若是有的话,天子还让他用各种手段杀了董卓。

    其实刺杀一个人有很多方法,但关键是他现在去的是什么地方?那是董卓的老巢呀。

    董卓有那么多亲信在自己手底下,他也许可以找到机会杀了董卓,但关键是董卓下面的人转头就能把他这群江东人给杀了,这不是很致命?

    但天子又下达了这个旨意,你要是什么都不干,去年好不容易获得的功勋,说不定转头就能被天子给削掉。

    这就让人左右为难了。

    孙坚思来想去,他都找不到一个好方法来处理这事儿,而这种秘事儿肯定也不能让太多人知道。

    所以他只能把程普召了过来,然后两个人密谈这事该怎么解决?他实在是想不到办法了。

    “将军,天子是让我等调查董卓是否有叛乱之心?这调查的时间天子又没有限定多久。

    更何况,说不定天子有所误会,万一董卓没有叛乱之心呢?”

    这番答案一说出来,孙坚都诧异地看向了自己这个最为信任的下属,还能这么玩?

    “德谋,你确定天子不会不满?那董卓都不接受朝廷的征召,就算没有反心,恐怕也有拥兵自重的意图。”

    “自然如此,可是拥兵自重不代表就有反心,所以将军自然抓不到董卓谋反的证据,那么将军怎么能够去诬陷一个大汉忠臣呢?

    到时候只要如实上报即可,到时候再看天子会有何命令?”

    程普是地方出身的官吏,所以他最懂得这些弯弯绕绕,也最懂得怎么应付上差的刁难之术。

    而这个上差哪怕换成天子,其实应对的策略都一样,那就是拖延大法。

    毕竟只要董卓一直不谋反,那他们对天子的上奏也不能叫错了。

    若是急吼吼地帮着天子杀了董卓,到时候他们这群江东来的汉军,根本就无法活着离开凉州。

    天子想要利用下面的官员建功立业的心思,让他们进行冒险之举。

    但程普觉得这件事情不合算,风险太大,可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孙坚当然也能预料到后果,所以他一直担忧的都不是董卓能不能对付?

    而是担忧自己没给天子办事儿,天子会不会找机会给他穿小鞋。

    于是孙坚就将这个烦恼告诉了眼前的人。

    程普开始沉吟了起来,这倒确实是个问题。

    既要又要这件事情,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摆脱的欲望。

    孙坚的忧愁正是在这里。

    他既想保住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军功,也希望自己敷衍办事儿的态度不被天子刘宏惩罚。

    不过,这个烦恼倒是让程普很快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如果是以往,这个方案程普觉得用处不大,甚至可能会引火烧身,但他现在觉得甚好。

    毕竟大汉的天下都乱成这个样子了,天子也不敢对他们这些有兵卒的人做什么,于是程普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话。

    “将军,董卓虽然拥兵自重,但你知道天子为什么会忌惮如此,并且想要把董卓征召到朝廷吗?”

    毕竟,对于一个天子而言,普天之下,凡掌握兵权的将领,皆需心存戒备,无一例外。

    这皆因天子不得不虑,这些将领是否会倚仗兵力,自重其势,故而对所有武将均持防范之心。

    此等警惕,实为帝王应有之姿。若天子缺失这份警觉,那便如同愚钝之人,难保江山稳固。

    是以,理论上而言,孙坚、朱儁、曹操等人,皆在刘宏戒备之列。

    然而,为何刘宏当前最为忌惮之人乃是董卓,孙坚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难道有特殊的缘由?”

    程普就笑着说出了在洛阳城中流传甚广的那句谶语:卓者,高也,越也。卓于涂,乃在道之高处,当涂高之象。

    孙坚听后大感诧异,他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这谶语准吗?除非董卓真是未来……”

    这话没有说完,但是程普显然明白孙坚的意思,他笑着摇头。

    作为官吏出身的程普,虽不是赫赫有名的士族,但也算是寒门了。

    所以士族圈子里面玩的那一套,他全部都懂。

    稍微清醒点的人,都不把谶语这种事情当回事儿,只把他们当做可以利用的工具。

    就比如想要用谣言祸害谁时,那就可以用一下谶语这种工具。

    显然董卓是被人搞了。

    孙坚听完程普的分析,瞬间觉得这群士族会玩儿。

    他是一个纯粹的武夫出身,还真不了解士族圈子里面的弯弯绕绕。

    “这背后针对董卓的人是谁?对我有没有什么影响?”

    “我倒没猜透这背后的人是谁,不过将军不是希望天子不会怪罪于我等吗。

    所以我们何不利用董卓这次事件,再来一个旧事重演?”

    孙坚有点没听懂,程普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话。

    “坚,自臤与土而成。臤者,表其固也;土者,示其厚矣。坚于途,乃行之固处,如厚土刚硬,呈道固之姿,难以前进。”

    这话说完,孙坚惊呆得看向了眼前的人。

    “德谋,你这是何意?”

    “将军,凡人秉忠臣之节,守老实之道,则天子可任意拿捏于您。然一旦将军具威胁之势,犹董卓之例,天子必不敢轻夺您的兵权,亦不敢削将军的爵位。

    今既有谶语流传于世,何不借此机缘,将此局彻底搅乱?

    届时,将军与董卓皆有代汉之传言,天子将唯恐我等拥兵自重。故将军只需彰显自身之重要,示以威胁之实,即可稳操胜券。”

    这一刻,孙坚长见识了。

    这话有道理啊,军功都是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挣来的,凭什么轻易让天子给削除?

    何不学那董卓,至少天子就不敢轻易逼迫董卓。

    而他自然也要让天子忌惮于他,这才是真正的为臣之道。

    刘宏恐怕都没有想到,自己看重的人最后完全不给他面子。

    事实上天下事就是这样,若是汉家天子依然威严还在,其实董卓和孙坚都不敢这么做。

    毕竟天子一怒之下,完全可以派其他汉军过来讨伐他们。

    可是天下人都知道,自从皇甫嵩和卢植战死之后,朝廷的中央军直接被打空虚了。

    现在刘宏根本没有实力随意斩杀他人,尤其是有兵权的人。

    毕竟国库空虚至此,再搞出一个反贼,朝廷是真的发不起军饷了。

    为官之道上来就是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所以当这句谶语流传到洛阳的时候,刘宏还以为这是董卓搞得鬼。

    他还悄悄给孙坚发了一封密旨,叫他务必要小心董卓,说董卓已经搞出这等谶语来谋害你了。

    当时,孙坚看到这一封密旨的表情是这样的:屮艸芔茻。

    至此,孙坚大悟,无师自通了如何当一个忠臣。

    于是他也回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奏书:

    臣本布衣之微,出身卑贱,有幸蒙陛下不弃,得侍君侧,忝列朝班……今臣偶有所成,些许功勋,皆陛下天恩所赐,非臣一人之力所能及也。

    臣每念及此,感激涕零,愿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臣定当尽心竭力,助陛下剿除逆贼,平定天下,以安社稷。

    不说刘宏看到了有没有感动,反正杨秋不知道。

    因为她只听到了关于孙坚的谶语,当时还颇感意外。

    这,她还没有出手啊。

    谁出手的?

    关于西羌战场的具体情况,由于距离太过遥远,信息传递太慢,所以杨秋完全不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对杨秋来说,刘宏又调了一批汉军去西羌战场,这挺好的。

    毕竟,汉军都集中在了西羌和冀州,并州岂不是很安全?

    安全到杨秋有很多的时间来处理幽州辽东一块的事务。

    当初,卢植战败,其实丘力居这一行乌桓人逃回了幽州。

    不过这一群乌桓人损失很是惨重,暂时无力对外面征战,因此杨秋让波才带着大部队往辽东转移的时候,只有少许乌桓人出来抢劫掠夺。

    但最后直接被吕布带领着的一千多人精兵打跑了。

    至此,幽州慢慢消停了下来,毕竟最大的刺头就是乌桓人。

    至于幽州的汉人,他们也挺迷茫。

    朝廷好像也没有管他们了,幽州的官吏基本都跑了,而这反贼杨家军占据代郡和上谷郡之后怎么就停了?

    如果要杨秋来解释的话,那就是是幽州防线太长,暂时没实力插手太多土地。

    所以幽州和冀州接壤的那部分地方,直接变成了三不管地带。

    只有等到波才那几万人定居下来,然后东西夹击,杨秋才能继续拓展土地。

    因此,在这样尴尬的处境之中,幽州一部分庶民开始拖家带口的去杨家军治下的土地生存。

    他们不在乎谁统治他们,只是听说杨家军治下的庶民可以分田地,还能有高产粮食可以种植。

    所以幽州冀州一些人开始跋山涉水往并州跑。

    古代版的人口虹吸效应开始发生在了幽州冀州等地。

    这种事情过于缓慢,很多人甚至没有察觉到这种情况在未来会有什么影响。

    而杨秋这一边呢,时间已经来到了夏季,去年的冬小麦原本刚刚成熟,正是丰收的好时机。

    可是,杨秋发现有人不长眼睛要来搞袭击了。

    沉寂内斗了好多年的鲜卑人南下了,目标直指杨家军治下的土地。

    第83章

    当然,杨秋之所以这么早就知道,不是因为这鲜卑人已经接近他们了,而是是因为她直接氪金了周围的地图。

    所以有大规模的人靠近,杨秋能够第一时间察觉到。

    意识到这件事情,杨秋立即开始调集人手备战。

    结果三天之后,这群上万的鲜卑人竟然直接停留在了几百里之外的地方驻扎,而不是继续前进,这就有点奇怪了?

    胡人南下抢劫讲究的是效率,来个出其不意,迅速掠夺一大堆粮食珍宝,然后再快速离去。

    这是他们喜欢的方式,毕竟他们又不是要占据汉人的土地,而是打劫一番就跑。

    可是这群鲜卑人竟然在原地停留了,并且也没有派个上千人来试探,而是全部都在原地停留,这里面绝对有鬼。

    正常的胡人绝对不会搞这种打法,这不利于他们抢了就跑的习惯。

    毕竟胡人不傻,要是跟汉人搞正面决战,那种方法他们也会吃亏。

    于是,杨秋思索了一下鲜卑人这几年的情况。

    在檀石槐的带领下,那时候鲜卑人团结一致极其强大,可是檀石槐死后,他的儿子和连能力实在是不足,没办法统一下面的人。

    所以鲜卑的部落就开始渐渐分裂了,出现了各自为政的情况。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经过几番内斗变动,步度根成为了鲜卑一个重要的首领。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叫做轲比能的人也瞬间崛起,他不属于檀石槐的血脉,而是一个小部落首领。

    但因为处事公正廉洁,所以渐渐控制了很多部落。

    到现在为止,轲比能和步度根是鲜卑现在实力最强大的两个集团,两者可谓是不断互相进攻。

    因此,激烈的内斗直接导致这两人前几年都没机会南下。

    如果按照历史轨迹,在汉朝这个中央朝廷越来越无力对付北边的情况下。

    这两个人未来都会南下,最后慢慢占据了并州一大部分土地。

    但如今杨秋占据了雁门郡,并且代郡上谷郡也控制在了自己手中,所以两者迟早会起冲突,这件事情杨秋也早有预料。

    因此,她一直有准备对付北边鲜卑人的计划。

    而这次南下的鲜卑人是步度根,对方率领了一万多人南下,结果现在停滞不前,谁看着都觉得有猫腻。

    正当杨秋准备组织人来讨论一下鲜卑人是何意图之时?

    结果,冀州的战场突然传来了最新消息。

    在波才离开之后,冀州的黄巾军当然没有停止内斗。

    哪怕有清醒的人在呼吁,现在汉军包围在这里,不能再内斗了,但有时候斗争这种事情,不是因为有敌人就能停止的。

    尤其是汉军还收买了其中几个人,说只要他们投降,朝廷就会对他们加官进爵。

    在这样的收买措施之下,再加上不断挑拨离间,各自都开始杀向彼此的心腹下属。

    于是仇恨最后疯狂累积到了一起。

    就算几个渠帅想要停止内斗,但在大家都损失了一批心腹的情况下,这种血仇根本停止不了。

    因为下面的人不会答应,我的亲人都这么惨死了,还都是被他们杀的,你现在居然说和谈,这谁忍得了?

    所以,就在前几天,南边的黄巾军张曼成带着自己的人和汉军一起发动了对东边卜己领导的黄巾军围杀。

    这场战争损失极其惨重,卜己带着剩下的黄巾残军疯狂往北逃亡。

    原本有接近数万人的东边黄巾军,现在也就剩下几千人左右了。

    当然不是全部都死了,而是有很多人四处溃逃了,但死亡人数大约也有几万。

    这可谓是将基业都给打光了。

    在这种情况下,汉军算是获得了一场大胜,按理来说可以接受赏赐了。

    但杨秋却在扩大地图范围之后,看到了正在往上党郡集结的秘密汉军。

    太原郡的下面就是上党郡,而汉军往这个方向走,北边又有鲜卑人,冀州方向还有一部分汉军可以北上,杨秋瞬间就笑了。

    因为她终于明白了鲜卑人原地停留不动的原因。

    原来是南北夹击,很好,非常好。

    杨秋直接就把邓容,邓广和荀谌叫了过来。

    然后将汉军还有鲜卑南下的消息告诉了眼前这几个人。

    “虽然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联合的,但现在鲜卑人和汉军显然想要南北夹击我们。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鲜卑人应该很快就会南下,然后逼迫我们杨家军将大量的兵马集结于北边。

    这样南边就会军力空虚,到时候汉军往北进攻会更加容易。”

    这也算得上是一个精心的策划了,如果不是有地图作弊,杨秋可能还要晚一点才会知道对方的计划。

    “鲜卑人前几年虽内斗,然其骑兵勇武过人,实难应对。

    更何况,如今我等恐需三线作战。

    既要抵御北面的鲜卑人,又要应对太原郡南边的汉军,再加上幽州那边即将北上的汉军,此仗不会很轻松。”

    荀谌这此话说完,邓容和邓广直接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这确实让人有点预料不到,汉军竟然和鲜卑人联合了。

    也不知道他们私底下达成了什么交易,不过杨秋现在却对着邓容问了另一个问题。

    “盛嘉,太原郡清丈土地进行得怎么样了?那些世家大族有反抗隐瞒吗?”

    邓容似乎没想到杨秋突然问这个问题,荀谌在旁边却瞬间意识到了杨秋的用意。

    “将军,按照你制定的计划,反抗隐瞒的直接斩杀了,最近我们的人还在继续清丈土地。

    目前看着好像没有什么反抗的举动了,但清丈田地的过程还没有结束。”

    原来如此,那么一切都合情合理了。

    杨秋一直没有将自己接收的流民还有投奔的黄巾军安排到太原郡。

    那是因为她知道这个地方还会闹幺蛾子,所以她只安排在了自己北边控制的地方。

    至于上谷郡和代郡,因为这里常年和胡人地区交壤。

    其实没什么世家大族,就只有一些豪强,所以这些人解决很容易。

    而太原郡的世家大族根深蒂固,并且政治手段极其灵活,说投靠的时候一点都不犹豫。

    当然,背叛你的时候那自然也是非常迅速。

    既然汉军敢派往一个秘密队伍从南边而来,难道他们是想凭借强攻来占据太原郡吗?

    显然是和太原郡的世家大族达成了某种交易。

    这群士族大几率在不满杨秋的政策,清丈他们的土地,还要他们多交赋税,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但他们也不敢强硬反抗,毕竟杨秋的措施也很直接,反抗就直接杀了。

    所以他们也只能用迂回的措施来夺回自己的利益。

    看来这群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悄悄和朝廷那边秘密联合了。

    猜到事情真相的杨秋一点都不生气,反而觉得机会来了。

    她一直在愁,怎么解决这群人呢?

    结果这群人竟然主动把证据递交到了她的面前,所以杨秋找人开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让太原郡的令狐邵过来。

    倒不是她怀疑令狐邵已经背叛她了。

    而是这种时候,天然就不能把和太原郡利益牵扯太深的人叫过来,因为杨秋现在有一个更大的计划。

    当她将自己对太原郡那群世家大族的怀疑说出来之后,杨秋先是下达了一个命令。

    “盛嘉,弘远,你们继续筹集粮草,要用最快的速度把粮草调动起来,三个方向都要准备,到时候一定会是三面作战。

    不过这一次我想示敌以弱,来个关门打狗怎么样?”

    负责太原郡的杨家军是邓勇和张杨,这两个人负责南边的战区,北边则是张辽秦峰在负责。

    吕布现在暂时去了辽东,杨秋也不打算在这个时候调回来。

    因为她想给这群人一个疯狂反扑的机会,而她可以彻底清除太原郡的顽固势力。

    但显然,邓容没有懂杨秋的意思,毕竟她主要负责的是内政,军事上的事情不是很懂。

    不过荀谌和邓广却是隐隐约约猜到了杨秋的计划。

    “将军之意莫非是,诱敌深入,令太原郡世家大族得机钻空子,使其放汉军进来,而后直接围而歼之?”

    邓广的猜测和杨秋的想法确实差不多,于是得到了杨秋的颔首点头,然而荀谌却有一个疑虑。

    “集结到上党郡的汉军乃由傅燮率领,其人忠贞正直,勇猛善战,欲骗过他恐非易事。”

    所以就要好好琢磨这个示敌以弱到底该怎么办了?

    “最近来的那批流民不是有几个可疑人物吗?给他们一个机会靠近我。”

    没错,杨秋打算给自己搞一个受伤的计划迷惑外人,而受伤的原因当然是刺杀。

    但现在外面的人也知道杨秋是一个武力值极其勇猛的人,所以这刺杀肯定不能做得太假,但只要让众人觉得她受了伤就行。

    毕竟当初放这些人进来,杨秋也在想着怎么利用他们呢。

    结果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但这一个计划显然有点冒险,邓容瞬间就反对了。

    “将军,何必如此?以我们的实力正面对战也有几率赢,还是莫要冒险为好。”

    荀谌也在旁边劝说了。

    “欲示敌以弱,尚有他法,将军不必以身犯险。”

    他们的话都有道理,但这世上有句话也是真理,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欲使起毁灭,必得让这群人先膨胀。

    那群世家大族们本来就在蠢蠢欲动了,如果这个时候听到杨秋受伤的消息,那他们会更加兴奋,做出的举动也会更加疯狂。

    所以杨秋就是要让这群人踏进她的陷阱里面。

    并且,她还要利用受伤的事情,悄悄带着自己的精锐包抄到步度根鲜卑人的后方。

    然后来个一网打尽。

    到时候她去北边解决鲜卑人,太原郡的汉军如果中了计,直接在城里面被围杀。

    到那时,就只有幽州南边的汉军需要打一场硬战,就由张辽来对付就是。

    必要时候,吕布也可以过来支援,所以杨秋觉得这一个计划甚好。

    毕竟她能够保证刺客伤不了自己,演场戏而已。

    到时候准备点血浆,让他们兴奋一下就是。

    几人见杨秋如此坚持,加之杨秋之后欲秘密绕至鲜卑人后方的计划,众人也知道没必要再劝说了。

    于是接下来,一群人开始商议如何将此方案行得更为完美,务必要令敌人信此事为真,且不能令杨秋真受重伤。

    第84章

    自古以来,当正面战场上无法解决敌人之时,大家都会默契的采用一种见不得光的手段。

    那就是刺杀,从肉,体上消灭敌人。

    杨家军的灵魂人物是杨秋,只要杨秋死了,整个杨家军都会彻底溃乱,这是汉军默认的一个共识。

    只是想要刺杀,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毕竟像杨秋这样的人物,平时出行身边一定会带着许多亲卫,并且行踪保密。

    再加上,太原郡以北的地方已经完全在杨家军的控制之下。

    所以想要刺杀,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刺客混进去,刺客都没混进去,那还谈何刺杀?

    而之前杨家军的关口管理非常严格,所以,就算能让刺客在大山里面翻山越岭,偷偷来到杨家军治下的土地。

    但一个流民是不可能混到正规场所的,因为没有古代身份证,所以只要出来,人家就会把你当做可疑人物。

    不过在汉军百筹莫展之时,杨秋还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钻空子的机会。

    杨家军颁布了一个政策,那就是吸纳流民,所以各大关口都有逃难而来的人,这里面大部分人也真的是流民。

    但,若汉军真想要混进几个间谍进来,那也不算麻烦。

    只要把培养的刺客饿得面黄肌瘦,然后在跋山涉水前来,没有人会察觉到这些人身份有问题。

    但用这种方法,刺客身上就不可能藏着武器了。

    毕竟这些人在通关之前都是要检查身体,所以汉军那边就又想了另一个办法。

    那就是再有一批刺客真的从大山里面翻山越岭而来,因为杨家军这边也在号召山上逃亡的流民下山来定居

    杨秋当初虽然解决了很多山匪寨子,但其实还有那种少量的以家庭为单位,躲在大山里面生活的人。

    这些人不会做什么恶,只会打猎种地,所以在山里过着极其艰难的生活。

    杨秋当然希望这些人主动下山来。

    而这个政策,自然又给汉军提供一个空子钻。

    那就是从大山里面翻山越岭而来的刺客们,先将刺杀的弓弩武器藏在了秘密地方。

    然后由少量的人伪装成山里面逃难的流民,接着就去杨家军治下的官吏那里登记,然后混成各行各业的人。

    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政策,你要吸纳游民,那就一定会混进危险分子,这是杨秋一开始就预料得到的情况。

    所以杨家军才一直私底下监测可疑人物。

    有时候统治的方法不是靠严防死守,也可以反利用这些间谍们,至少杨秋觉得这样可以锻炼一下基层的管控手段。

    因此,在这一次定下这个冒险的计划之后,下面的人就开始动了。

    而杨秋这边也把曾经送过来的一位男宠召集了过来。

    此人名叫温斌,温氏家族的旁系子弟,因为长得好看,所以被送到杨秋这里来了。

    当初经历了一番考试之后,有能力又踏实的人,全部都派到了各个行业之中。

    有擅长文书的,有对医学感兴趣的,有工匠天赋的,杨秋都把他们安排去了不同的地方任职。

    当然,这些人安排的都不是什么紧要位置。

    所以若其中有异心,去了也不会发现什么秘密,无非是继续给杨秋打工而已。

    而有些滑头并且只擅长一些器乐绘画的人,杨秋就留了几个在身边观察。

    之所以这一次叫温斌过来,那是因为杨秋知道温斌的行踪轨迹有异样,所以刻意召集他过来。

    “将军叫我过来是想听曲吗?”

    没错,之前为了表达自己没有排斥他们,并且存着以后还要利用的心思,杨秋可没有直接冷落这些人。

    而是偶尔让这些擅长绘画弹乐的人过来表演表演,也就是偶尔会听一下小曲儿,非常腐朽的享受生活。

    眼前这位叫做温斌的少年今年也就十八岁,确实长得很是赏心悦目,并且非常擅长弹箜篌。

    “这次就唱《长歌行》吧。”

    温斌听完这话恭敬地应了一声是,然后将自己准备好的箜篌拿过来,接着开始缓缓弹吟唱了起来。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旋律优美的歌声在屋子里面响动,不提温斌本人心里在想什么,至少这个专业素质,杨秋是非常满意的。

    弹箜篌弹得好,唱也唱得好,表演也很认真投入。

    这要不是有歪心思,以后完全可以成为一个音乐家。

    可惜了。

    杨秋一边在心里这么叹息着,一边闭着眼睛欣赏着对方的歌喉。

    大概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之后,温斌已经又换了另外几首乐曲,杨秋的侍卫长突然上前过来禀报了一件重要事情。

    “将军,纺织厂那边说,您之前让他们研究的羊毛梳理机已经制作出来了,那边人问将军要不要亲自看一看?”

    杨秋示意温斌停止弹奏,然后在原地认真思考了起来。

    当着温斌的面,她对着自己的侍卫长这样开口了。

    “明天上午没什么大事儿,安排下面的人准备出行,我去纺织厂那里看一下具体情况。”

    这话说完,侍卫长应了一声是就恭敬退去。

    杨秋笑着对神色发怔的温斌开口了。

    “继续弹奏,这次换成《有所思》吧。”

    温斌赶紧应了一声是,脑子里面却完全忘不掉刚刚杨秋和其侍卫长的对话。

    他第一次在将军这里获得如此有价值的信息,纺织厂那里据说有特别快的织布机器,里面还招收了许多擅长织布的庶民。

    而这个地方就在马邑县周边,并不是什么秘密位置,平日里面进进出出有许多人。

    因为织好的布要经常运出来,而棉麻等原料也要经常运进去。

    所以这个纺织厂非常有名气。

    据说外地有很多商队都会来这里购买各种精美布匹。

    这种地方自然混进了汉军的间谍,温斌知道这一件事情。

    不过大家彼此都没见过面,温斌能够传递的信息都是单线渠道。

    然而,他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了。

    知道了杨秋的行踪,又确定了纺织厂周边有他们的人,这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所以后半程的温斌虽然还在弹奏,但脑子里面已经思考了接下来怎么将这个消息赶紧传出去的事情。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时间还没有到正午,杨秋就让温斌离去了。

    对方没有枉费杨秋的一番表演,一离开杨秋的府衙,温斌就立即出城了。

    目前杨家军治下的土地依然管理严格,但只要有木牒,出城记录下自己的出门的原因,回来的时间,这些人都是可以自由出入的。

    至于城外的人,乡里也需要经常进入县城,购买物品,粮食、食盐以及一些杂货。

    所以城门每天都是进进出出的。

    因此,温斌想要出城,他不会遭受任何阻拦,只需要找个借口说出去采风,欣赏一下外面景色,这都算是正规的理由。

    而在这之前,他也经常找各种借口出去。

    所以今天再出去一次,至少表面上看绝对没有异常的地方。

    当然,温斌不会傻得跑到纺织厂那里去传消息,事实上他都不知道纺织厂的里间谍具体是谁?

    他们采用了单线联系的方式,而温斌只有一个人可以接触,也就是一个隐藏在马邑县周边山林里面的人。

    出城十里之后,温斌已经来到了一片山脚下。

    他拿起怀中的一只口哨,然后吹响了他们的暗号,直到有人也吹响口哨回应之后。

    温斌并没有等到这个人出来,而是将一个小盒子隐藏在了旁边大石头的下面。

    接着,温斌立即返回。

    而等到他离去之后,一个躲在山里面的人才缓缓出来,然后打开了温斌放在大石头下面的盒子。

    那里面有一张纸条,记载了杨秋明天将要去纺织厂的信息以及出行时间。

    而温斌也在上面写出了自己的计划,建议他们立即去找合适的人,看看能否在明天刺杀。

    毕竟这可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作为一个被专业培训的刺客加间谍,王超立即采用了温斌的建议。

    但具体由谁来刺杀,王超倒是思考了一番。

    半路上面其实成功几率不高,毕竟杨秋出行肯定坐在马车上,没人知道杨秋坐在马车哪个方向。

    更何况这种出行都会有几个马车,所以外人不会知道杨秋具体在哪个马车里面。

    因此,若由他来刺杀,成功几率并不大。

    而杨秋既然要去纺织厂,那她必定是要下马车的。

    纺织厂那里是一处视野非常开阔的地方,也是成功几率最大的地点。

    所以王超立即作出决策,他迅速赶到了纺织厂周围,然后将一个精巧的强弩藏在了秘密约见地点。

    接着,他再将自己的指示写在了纸条当中。

    当然,光把东西藏起来是没用的,还得让纺织厂里面的人知道他的到来和指示。

    于是王超也传达了他们之间的暗号。

    他直接在这些人用晡食的时间点,然后在这群人视角看得到的地方,挂起了一条红色的长布条在风中飘摇。

    一般人不会注意到,可是他们的人一定知道。

    于是这天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女工们去食堂里面吃饭,众人集结着从纺织厂里面出来。

    在前往食堂的路上,许芳下意识的看了一下不远处的小山,然后她瞬间瞳孔缩了一下。

    都这么久了,她第二次看到那个飘起来的红色布条。

    没错,许芳就是安插在纺织厂里面的间谍。

    汉军混进来了几十个人,其实众人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这些人,从流民开始分配到各地之后,都安分的做着自己的事情,许芳也安分地当了一个女工。

    每天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看那个红色的布条有没有出现?

    都这么久了,许芳甚至以为她要在这里做一辈子的女工了。

    她怎么都没想到,居然还真有用得着她的一天。

    此时的许芳还不知道上差需要让她做什么事情,她甚至还在猜测,是不是偷取纺织厂里面的机器图纸?

    可是这里没有这个东西,机器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据说是杨家军的秘密工坊。

    许芳只能按捺着自己心中的好奇,保持沉着和众人吃了一顿晡食。

    接着,许芳就开始在纺织厂周边散步了,因为她知道那个秘密地点肯定埋下了东西,指示她接下来做什么。

    马邑县的这个纺织厂,杨秋其实模仿了未来的工厂建设,有宿舍,有食堂,有娱乐休闲地方。

    所以女工们不是从早到晚都在工作,还是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可以休息的。

    就比如这个傍晚的时间,有人会去小河旁边洗衣服,有人则会在周围散步走路。

    杨秋又没打算做吸血资本家,所以工人该有的闲暇都有。

    她甚至还会组织这些人在放假时候做一些娱乐活动,让大家的心团结在一起,做做思想工作。

    因此,许芳想要自由活动,在周围逛一逛,其实也没什么稀奇。

    她前往了纺织厂远处一个秘密的交接地点,然后从土里面挖出了一个强弩武器。

    那一下子,许芳都惊呆了。

    因为她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任务不再是偷什么东西,这里有武器,那么任务就绝对是刺杀。

    但此时的许芳还没意识到自己要刺杀的人是谁,所以她立即打开了里面藏着的秘密纸条,这才知道了王超下达的命令。

    明日杨秋将会到达纺织厂,王超让许芳一定要想尽办法刺杀杨秋。

    许芳作为一个被专业培训出来的刺客,她一看就知道这个强弩的射程有五百尺远。

    所以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刺杀,这是许芳接下来必须要观察的事情。

    不过已经在这里生活这么久了,不过是略微思考了一会儿,许芳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点。

    她决定明天藏在房顶上,那里的视野最佳,也是杨秋到达这里之时,必须要经过的路径。

    于是,汉军的间谍们已经将信息传达到位,就等着杨秋明天自投罗网了。

    而杨秋呢,她正在试穿一件软盔甲。

    毕竟这是作戏,不是真让自己被射一箭。

    所以在衣服里面隐藏一件软盔甲,那是为自己的小命着想。

    哪怕杨秋能氪金保持健康值,但受伤却是真的,她可不干这种自讨苦吃的事情

    所以这一个夜晚,汉军的间谍们在紧张,杨秋却是在试穿软甲衣之后,思考着怎么解决鲜卑的问题。

    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有一个巨大的差距,那就是他们的经济体系天然不一样,内部政治结构也大大不同。

    农耕文明因为绑定了土地,所以可以通过固定收赋税的方式掌控一大片土地。

    而游牧文明,因为草场需要不断迁徙,所以农耕文明是没办法在游牧文明那里建立一个固定的收税体制。

    所以历代王朝哪怕把这群胡人打赢了,最后都无法去掌管偌大的草原。

    因为胡人一迁徙,最后根本不知道跑到了哪里?

    直接结果就是无法收上税,然后管理草原就变成了一件亏本的事情。

    然而哪怕亏本,也必须要狠狠打击北边的胡人。

    因为若是中原农耕文明不强大,人家就会南下抢劫虐杀,所以两边是必定冲突的文明经济模式。

    这也是历代王朝不断打击北边胡人的原因,就算治不了本,也得让这群人没有南下的能力。

    当初汉武帝用倾国之力将匈奴人打得痛不欲生,到东汉匈奴甚至直接臣服了。

    可是,匈奴人是完蛋了,然而草原出现了新的霸主,也就是檀石槐团结在一起的鲜卑人。

    而在未来的数千年历史当中,鲜卑人后来内迁同化,但之后又出现了突厥人,再后来又出现了蒙古人。

    反正草原这个地方,打残一批又会出现一批新的胡人,历代的王朝都不能解决北边这个威胁。

    真正解决,那也是后来生产力进步,出现了火炮这些武器。

    所以,在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情况下,杨秋想的自然不是什么一劳永逸的方法,那根本就不存在。

    想要让这群胡人不要来骚扰,首先要把他们打得疼打得哭,接着再采用经济手段控制他们。

    而今天下午侍卫长说的羊毛梳理机,这种东西确实存在。

    只有这种东西出现了,再加上专门纺织羊毛的机器研究出来,到时候就可以大大提高羊毛的纺织效率。

    这是控制胡人经济手段必须要走的路。

    毕竟,对于这些胡人来说,牛羊马匹以及其他牲畜,那就是他们全部的财产。

    而牛羊马匹就像是种庄稼一样,不可能一下子就大量卖出去,也不可能自己大量砍杀了吃。

    一旦遭遇一场雪灾,很有可能就会冻死一大部分,所以草原经济是最脆弱的经济,比农耕经济还容易崩溃。

    这也是他们经常南下抢劫的原因。

    历史上,汉朝打匈奴人的办法就是每年春天带着大军去攻击。

    那时候正是匈奴人的牛羊马匹要生小牛小羊小马的时候,也是他们匈奴人生育下一代的集中时期。

    所以这个时候追击他们,一群怀孕的女人和怀孕的牛羊马匹,基本都会在迁徙的途中死亡惨重,汉朝就是这样一步步把他们打得虚弱的。

    明朝的时候修建了完善的长城,而他们每年也要烧大量的草场,让蒙古人没机会饲养大量牲畜。

    然而,这些方法都只是一时有用。

    反而是后来的晋商不断给蒙古人贷款,让他们负债累累,用处还大一点。

    当然,那建立在中原王朝能把胡人打得嗷嗷叫的时候,不然人家可以欠钱不还。

    所以,步度根可以在战场上打败。

    但接下来一定要拉拢一个鲜卑部落,以胡治胡,让对方的经济绑定在杨秋这里。

    而羊毛是目前最有价值的东西,毕竟这东西不会让他们感到疼痛,反而会觉得自己赚了。

    看来有必要去见轲比能了,得派一个人去和这位鲜卑部落首领联系一下。

    第85章

    因此,在第二天出发前往纺织厂之前,杨秋决定先去见乌桓首领难楼一面。

    毕竟,派自己的人去找轲比能,着实有点冒险了。

    两边毫无信任基础,贸然派个人去,谁能知晓对方会不会将其视作危险分子直接杀掉?

    而乌桓人和鲜卑人私底下定然有交流,说不定还眉来眼去的。

    有个中间人提前去探探风,至少能搞清楚对方的想法,还能寻个机会约出来见面。

    所以派难楼去做这事儿再合适不过,至于难楼为何杨秋一召见就能现身。

    这自然是因为,他一直被杨家军软禁着。

    毕竟,这家伙当初和公綦稠混在一起,一同造了反。

    这俩难兄难弟后来都退守到了代郡,然后请求杨家军协助。

    再后来的事情众人也都知晓了,汉军被逼退,而公綦稠转眼就被荀谌软禁了起来,至今都还关着。

    毕竟这家伙知晓杨家军这里太多的秘密,所以绝不能放出去。

    不过公綦稠虽说有点郁闷,但由于杨秋只是软禁,并非虐待,所以依旧好吃好喝地和家人住在一起,暂时倒也没闹出什么幺蛾子。

    至于难楼,他可就没办法保持平静了。

    手底下还有那么多人呢,如今就这么被杨家军控制了人身自由,所以他每天都在请求和杨秋沟通,期望两边能谈个合作。

    但是之前难楼没什么太大价值,杨秋甚至顺利整编了一部分乌桓人。

    因为这些人其实已经稍有汉化,基本的语言沟通不存在问题。

    所以募集这些人当兵,无需难楼出来发话,这也就致使难楼身上的价值愈发降低。

    不过,当时还有丘力居、苏仆延、乌延等乌桓首领在躲着,杨秋觉得难楼这条命暂且还得留着。

    说不定能吸引一些乌桓普通人来投靠。

    所以,难楼就被丢在了犄角旮旯里,过上了软禁的生活。

    直到今日,他才终于见到了杨秋。

    “将军,我部落的那些人如今怎样了?”

    一来到杨秋面前,难楼便激动地问了起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都被关了大半年呀,这种日子简直能把人逼疯。

    虽不明白杨秋突然召见他的缘由,但难楼已然没了对杨家军愤怒的力气。

    在实力强大的人面前,胡人向来喜欢放低身段臣服,然后乞求对方不要赶尽杀绝。

    而难楼更是明白一件真理,他的地位是依靠部落的族人支撑起来的。

    若没有了族人,那他便什么都不是。

    所以他这一开口,就先问出了有关于族人处境的问题。

    “有一部分人加入杨家军了,还有部分人现在仍在放牧,我让他们冬天时候回来。

    到时候杨家军会提供取暖之所,还能让他们用羊毛交换一些生存物资。

    所以目前留在上谷郡和代郡的乌桓人不算多,也就留下了两千人左右。”

    杨秋给出这个答案,难楼几乎都要哭出来了。

    这言下之意不就是,大部分人都归顺了杨家军,而剩下的两千多人大概率是老弱妇孺。

    那他这个部落首领还有何用?手底下都没几个人了。

    “将军是想瞧我的笑话吗?”

    满心悲戚的难楼,苦笑着问出了这句话,他甚至现在都没资格质问对方。

    毕竟这是人家的地盘,他哪里还敢表达不满。

    杨秋看着眼前人哭丧的表情,忍不住笑出了声。

    “单于这可真是误会我了,我让单于过来,是有件事情要拜托单于帮忙。

    至于单于的族人,冬日之时,他们大部分都会回来,至于加入杨家军的乌桓人,他们年纪到了之后便能退役,单于刚刚怕是想岔了。”

    难楼感觉自己好像被绕进了圈子里,都已经加入了杨家军,以后每年都是杨家军提供保暖的物资和食物,哪里还会一心向着他?

    所以,难楼的心中已然不抱希望了,眼下他的注意力全在杨秋刚刚说的拜托帮忙的事情上。

    这便是这位女将军放他自由的原因吗?所以他身上还有利用价值?

    这么一想,难楼的表情也变得稍稍激动了起来。

    “将军需要我帮什么忙?直说便是。”

    于是杨秋笑眯眯地说出了自己的意图,她要难楼作为中间人牵线,让她能成功与轲比能见一面。

    若是难楼能办好这件事情,促使轲比能和杨家军达成交易。

    那么接下来,杨秋会适当扶持难楼,让难楼去吸纳丘力居、苏仆延这些部落的乌桓人。

    听懂了杨秋的扶持之意,哪怕明知这里面有利用的心思,甚至杨家军可能会同化乌桓人。

    但对于失去了权力和地位的难楼来说,既然无法反抗杨秋,那就只能去从丘力居和苏仆延这些人身上吸血了。

    于是难楼拍着胸脯打包票,说他一定会带着自己的人联系到轲比能,保准下一次让杨秋顺顺利利地和轲比能会面。

    因此,解决完这件事情,杨秋才终于出发前往纺织厂。

    今天这场戏可得好好演。

    纺织厂这边,天刚一亮,许芳就因为肚子疼得厉害请了个假。

    这种事情在纺织厂内部时有发生,毕竟身为女工,每个月都会有那么几天需要请假。

    所以许芳这次请假没有受到任何审查,直接就通过了。

    当然,这也有杨秋他们这些人的安排纵容,所以纺织厂没有任何异样的现象让许芳警惕,只觉得一切如往常一般。

    而许芳这边,在所有人离开宿舍进入纺织厂里面织布之后。

    她立即离开了宿舍,然后将昨天藏在泥土里面的强弩再次拿了出来。

    接着,她直接爬到了房顶上,开始埋伏在那里耐心等候。

    杨秋自然是吃完朝食才出发的,和以往毫无区别,杨秋的出行带着自己几百个亲卫,这一次还有邓容跟着她一同出发。

    毕竟演戏这种事情,其实不能让太多人知晓,所以杨秋让邓容在现场配合。

    之后一切大局由邓容来主持,整个过程虽可能会有些慌乱,但邓容肯定能够把局面控制得很好。

    这几天,他们料想到了很多场景,也预设了刺客可能会袭击的方向。

    所以,当他们一行人到达纺织厂门口的时候,杨秋和邓容没有马上下马车,反而是邓容紧紧抓住了杨秋的手。

    “将军,一定要小心,若计划和我们预设的有出入,将军千万不能冒险。”

    邓容的言下之意杨秋明白,若是敌人不是简单的刺杀,而是采用更加凶猛的其他方式,那就没必要冒险了。

    这种事情杨秋当然懂,她笑着点了点头。

    得到保证,邓容这才让人打开马车的帘子,然后两个人缓缓走下了马车。

    关于杨秋的长相,其实许芳以前从未见过。

    并且杨秋的长相传言,还曾经流传出了多个恐怖奇葩的版本。

    如果许芳是一年前来到这里,她现在恐怕都不知道,下面的那群人里面,到底哪个是杨秋?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除了因为有温斌这种内部人士通风报信。

    主要还是因为杨秋在马邑县的活动轨迹太多,所以关于她的长相传言,已经有正常的版本了。

    首先就是极其高挑,在人群中犹如鹤立鸡群,再就是五官英气明艳。

    而经过这接近两年时间的疯狂生长,杨秋现在身高八尺左右,也就是说她现在有一米八的身高。

    因此,在一大堆人群当中,辨认杨秋实在是轻而易举。

    这里就那么几个女性,而长得最高的那个人,目前又被众人围在中心,此人的身份已经毫无疑问了。

    此时,负责纺织厂的陶云厂长正在热情地跟杨秋介绍着纺织厂这阵子的布匹生产情况,接着又说着杨秋关心的羊毛纺织机器。

    就像是正常的视察那样,在杨秋到达之后,陶云这个厂长就引导着杨秋往里面走。

    一边介绍着纺织厂目前的情况,一边聊着一些杨秋关心的问题。

    “将军,当初按照您所说的那样,清洗羊毛之后再将其漂白,后来的染色效果果然极佳。

    目前,羊毛做成的几件衣服颜色异常漂亮,最近有几个商队过来看到,都想提前和纺织厂预定下羊毛衣的下半年的产量。”

    听着陶云口中略显激动的语气,杨秋都不由地笑了起来。

    真是干一行,爱一行。

    陶云是陶玉的远房堂姐,家里的亲人都不在了,唯一的孩子也没能活下来。

    投奔陶玉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媪。

    但是陶云是个极其有生命力的人,她看到陶玉负责了杨家军一处工坊的教书先生,于是琢磨着自己也应该找点事情做。

    在听到纺织厂里面招人之后,想到自己最擅长的就是织布,所以陶云就立即报名加入了纺织厂。

    后来,由于自己出色的表现,陶云一步步升职,所以现在直接坐上了厂长的位置。

    看着眼前人这生机勃勃的样子,杨秋的心情也格外好,她就喜欢这种生命力旺盛的人。

    两个人聊着羊毛梳理机,以及接下来如何量产制造羊毛的机器,看起来好像完全没有察觉到远处潜藏的危险。

    当然,陶云确实不知晓,所以她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紧张,反而带着一种兴奋和激动。

    而此时的邓容就显得比较焦灼了。

    毕竟她知道刺客会动手,可关键是到底什么时候动手呢?

    万一出现失误,这可如何是好,越是临近,邓容就越是紧张。

    好在邓容是个心中越紧张,脸上表情就越镇定的人。

    所以周围的人也没有察觉出邓容的异样,只是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继续往前走。

    而在房顶上,意识到杨秋已经来到自己的射程范围之内,许芳已经开始了射击准备。

    有那么一瞬间,许芳想到了在纺织厂里面轻松自在的生活。

    想到了厂长一直以来对她的关心,想到了工厂里面许多命苦的姐妹,想到了在这里快乐无忧的日子。

    这片土地好像比汉廷治下的土地让人更愉悦一些。

    然而,也仅仅只有那一瞬间的犹豫,许芳转眼就想到了自己的一大堆亲人。

    于是,她深吸一口气,然后毫不犹豫地对着杨秋的胸膛方向射了过去。

    箭头上涂抹有毒药,只要成功射中,哪怕伤口不深,但毒药也足以致命。

    因此,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陶云还正在兴奋地说着有个叫做许芳的女子很厉害,她想要好好提拔一下。

    然而这句话还没有说完,人群当中就已经响起了尖叫声,邓容猛地抓紧了杨秋的手,然后大声厉吼了起来。

    “小心!”

    然而,尽管喊出了这句话,箭的速度却远远快于人的反应速度。

    杨秋整个人直接倒在了地上,然后邓容立即冲过去将准备好的鲜血捏碎在了杨秋的伤口那里。

    接着,她愤怒地大声呼喊了起来。

    “有刺客!”

    “快,捉刺客!”

    “叫医工,快叫医工过来!”

    邓容紧紧守在杨秋的身边,不让任何人接近杨秋。

    此时,周围已经彻底乱成了一团。

    第86章

    一场突如其来的刺杀,直接让整个马邑县被阴影所笼罩。

    邓容一边组织身边的护卫去捉拿刺客,一边带着一群护卫护送杨秋回马邑县城。

    整个过程中,没有人能够看到杨秋的状况,邓容也不许任何人再靠近杨秋。

    所以,哪怕是纺织厂的厂长陶云,都以为杨秋真的遭遇了刺杀,整个人震惊不已,慌乱万分。

    怎么会在这里遭遇刺杀?究竟是谁下的手?

    然而陶云暂时没有机会询问真相,因为在还没抓到刺客的情况下,整个纺织厂的人都有嫌疑,所以所有人都被管控了起来。

    邓容直接让人进行审讯,而罪魁祸首许芳,原本在射出那一箭之后,她本想转身逃跑。

    可是杨秋的护卫包围纺织厂的速度太快,因此,许芳只能回到宿舍里面,然后佯装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目前的情况是,除了纺织厂里面的人全部都被管控起来,邓容在回到马邑县城之后,更是直接下令全城紧闭。

    而杨秋住的地方,此刻更是重兵把守,不断有医工进进出出。

    田冲的姐姐田英甚至直接住在了杨秋的府邸里面,不许外出。

    没有人能知晓杨秋现在的情况,只知道气氛异常严肃,整个马邑县仿佛都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但这种事情是难以隐瞒的,哪怕邓容能够有效地管控马邑县的局面,下面的人也对她信服。

    但杨秋遭遇刺杀,并且可能重伤不治的谣言,还是就这样传了出去。

    倒不是杨秋和邓容他们故意纵容了谣言的传播,而是在他们重兵把守,不许任何人见杨秋的情况下,这种谣言必定会不胫而走。

    杨秋他们甚至无需推波助澜。

    因此,汉军的间谍们自然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

    这其中,在城内的温斌最先知晓,他整个人开始变得激动起来。

    若是这位女将军就这么死了,他岂不是立下大功一件,日后便能得到朝廷的奖赏。

    作为家族的旁系族人,温斌一直知道,自己出头的机会十分渺茫。

    而就在去年,他竟然还被打包成男宠,送到一个女土匪这里来。

    这简直是温斌这辈子最为屈辱的事情之一。

    他可从来没有那种自我牺牲的念头,所以,温斌一直想的都是如何才能摆脱这种身份。

    当家族递出这根橄榄枝之后,他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次机会。

    所以温斌此刻最期待的,就是听到杨秋死亡的消息。

    唯有如此,剿灭反贼的功劳才能落在他的头上。

    而作为中间联系人的王超,他没有第一时间得知消息,不过经过了一天一夜之后,王超还是从多个渠道了解到了马邑县的情况。

    虽然还没有传出杨秋死亡的消息,但既然受伤了,那箭矢上又有毒,王超可不认为杨秋现在的情况会好。

    就算没死,估计也是重伤垂危。

    所以这一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到了汉廷的各个地方,尤其是南边驻扎着的汉军。

    傅燮的距离稍微远一点,所以最先得到消息的是曹操刘备这一边,他们和朱儁的军队已经汇合在了一起。

    原本军队一直在缓缓北上,就是为了配合另外两边的军队一起夹击。

    结果现在竟然还有这样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传来,这简直让人喜不自禁。

    “玄德,此乃天大的喜讯,当浮一大白,以作庆贺!”

    曹操此刻双目灼灼,满是兴奋之色。

    刘备闻之,亦是神色激动。

    汉军虽然派了间谍去杨家军治下的土地,但刺杀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过是没有其他办法了,所以用这种无可奈何的办法试试。

    但谁能想到效果会这么好,这么快?

    想来天命仍在汉室,否则刺杀之事岂会这般顺遂?刘备心中暗自思忖着,心中却还是有其他更为关心之事。

    “曹将军,此确为大喜之事,不过中郎将那厢可有提及,何时可挥师北上?”

    比起此刻的喜悦,刘备更希望直接率领着大军北上,击溃杨家军,彻底夺回汉家失去的土地。

    曹操倒是知道一点机密,毕竟事关鲜卑,这种消息刘备现在的层级还不能知晓。

    唯有待两边议定具体时日,届时一同出击,那反贼杨家军必陷腹背受敌之境。

    于是曹操捋须而笑,直接转移了话题。

    “玄德,事涉军机,容我暂且隐瞒。但今日众人尽可开怀畅饮,不妨将云长与翼德一并唤来,好好欢庆此佳讯。”

    既然是军机要事,刘备自然不会继续追问下去。

    于是他把关羽和张飞也叫了过来,曹操也让夏侯惇叫来一起畅饮。

    “来来来,云长,再饮一杯。云长如此壮勇之士,日后于战场之上必能建不世之功……”

    曹操目光炯炯地看向关羽,心中暗自盘算:这般勇猛之士,若能为我所用,实乃吾之幸事,定要寻机将其招揽过来。

    只是曹操还不知道,关羽是他永远都得不到的男人。

    此刻的他,尚怀着交好之意,妄图日后将其纳入麾下。

    于是,冀州的汉军在欢庆,甚至心情愉悦地喝了几杯小酒。

    而对于隐藏在上党郡的汉军来说,这一个消息同样振奋人心。

    “将军,那女反贼现在没有传出具体消息,但肯定是重伤状态。

    这种情况下有太原郡的世家大族里应外合,我们必定能够顺利进攻北上,看来夺回失去的土地将会轻而易举。”

    傅燮身边的一个副将激动地开口了,他们这群汉军一直秘密藏在上党郡,原本是等着冀州的汉军还有北边的鲜卑配合着一起进攻。

    谁能想到会有这样一个好消息传来,这岂不是意味着杨家军会自动内乱。

    这种绝佳的时刻,不止意味着进攻会更加顺利,也意味着他们这群人很有机会获得军功。

    在战场上拼杀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建功立业。

    这一刻,众人都兴奋异常,傅燮倒是没有立即兴奋起来,反而是对这个消息的真假产生了怀疑。

    这世上竟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吗?

    虽然没有和杨家军正面交锋过,但在这两年的纷乱战场上,汉军已经在杨家军这里失败了数次。

    所以这一次的计划三面夹击,看似是个完美的包围计划,但其实傅燮并不是很有信心,反而觉得会是一场硬仗。

    哪怕有太原郡的世家大族作为内应联合,但向来谨慎的傅燮依然觉得,每一步都需要小心谨慎才行。

    因此,他觉得还是应该和太原郡的那些世家大族再联系一下,确认一下这消息是否属实?

    至于太原郡的世家大族,他们自然也在和傅燮差不多的时间内得知了北边的消息。

    这一刻,这群人都兴奋了起来。

    毕竟他们距离北边更近一些,所以杨家军的实力如何,这些人很清楚。

    和汉军里应外合,放汉军北上,这其实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

    这群世家大族甚至偷偷转移了一部分嫡系血脉离开太原郡,就是为了防止失败的那一刻。

    但为什么明知道危险还是要勾结汉军,当然是因为杨家军清丈田亩的措施激怒了他们。

    一步退步步退,这一次清丈田亩,下一次多交税,再下一次,谁知道还有什么等着他们?

    所以这群世家大族是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的。

    除非他们手底下已经没有人手,没有粮食,没有金钱,没有武器。

    不然,但凡还有一丝反抗的机会,这群人都要尝试一番。

    而如今,竟然传来了那位女将军遭遇刺杀之后重伤病危的消息,这怎能不让这群世家大族欣喜若狂呢?

    尤其是他们有内应温斌传来的消息,说这件事情是真的,那就更让这一群太原郡的世族们兴奋不已。

    千载难逢的机会呀。

    这一次不仅要把反贼杨家军赶出并州,他们这群世家大族甚至已经在商量,怎么把杨家军下面的田地财产抢夺过来。

    这年头,消息传递得慢,中原那些地方的人还不知道杨家军挣钱的手段有多厉害。

    不只是高产粮食种子,盐,白糖,瓷器,听说那边还有更锋利的炼铁之技,更快的纺织机器,更好的修路手段……

    这让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在太原郡的世家大族眼里,那简直就是摇钱树。

    若不是现在需要团结一致把杨家军赶走,这群世家大族都应该会为了如何分配这些利益而内讧。

    不过他们倒是还沉得住气,知道分配利益得这种事情得成功之后再说。

    因此,傅燮这边很快就得到了太原郡世家大族传来的消息,说这件事情是真的。

    不仅如此,这群世家大族还会支援汉军更多的粮草,还会将自己手底下的精锐部曲全部支援过来,帮着汉军一起北上。

    如果说之前,太原郡的世家大族只是里应外合,那么这一次可谓是亲力亲为了,简直把自己的底牌都拿了出来。

    那些秘密培养的精锐,太原郡的世家大族都决定在这一次倾巢而出。

    因此,五天之内,北面的鲜卑,冀州的汉军,上党郡的汉军,全部都已经确认了消息的真假,然后这些人也共同商议了袭击的时间。

    那么在这群汉军决定出击的那一刻,杨秋在哪里呢?

    在表演重伤之后的第二天,她就已经集结着自己的秘密队伍出发了。

    目前,杨家军是这样安排的。

    张辽,荀谌应付从冀州而来的汉军,而这里留守的军队有两万人,因为这里可能会有一场硬仗。

    至于北边鲜卑人那里,为了让这场戏不被看出破绽,所以马青就率领了五千多人在这里严阵以待。

    而在南边太原郡那里,有一万多人由张杨邓勇指挥。

    因为杨家军已经拓展到了太原郡,所以雁门郡那里的防守人数并不多。

    因此,主力部队一开始就有五千多人在太原郡几个关口守着。

    自从杨秋定下了关门打狗的计划之后,张杨和邓勇开始陆陆续续地调整军力分配。

    务必要在汉军进入太原郡之后,直接让他们在太原郡里面被围困致死。

    当然,在那之前,得让这群汉军被太原郡的世家大族放进来。

    所以张杨和邓勇一直沉得住气,任由这群世家大族在暗地里做一些偷偷摸摸的小动作。

    而他们则是监控这些人和汉军联合的具体时间,到时候把这群世家大族控制起来,他们亲自放这群汉军进来。

    因此,两边都在进行各种表演。

    杨秋的突然重伤,自然会调兵过来,看起来杨家军还没有乱,但看起来好像又很慌乱。

    至于马邑县,留守的就是邓容邓广他们这批人,而杨秋的二叔三叔负责马邑县的守护。

    所以,马邑县也留了几千人防守。

    当然,敌人没机会打到这里,但不可能不留人守护。

    毕竟马邑县有着众多的秘密工坊,随时都需派重兵把守。

    更何况,杨秋现在对外展示的信息是重伤修养,所以马邑县必然要有重兵防范,不然这出戏就太假了。

    因此,在张辽、张杨、马青这三边都准备妥当的时候。

    杨秋带着自己副将秦峰,然后率领着五千人的精锐踏入了大草原。

    草原辽阔无边,一眼望去尽是茫茫草海,风吹草动间仿佛隐藏着无尽的未知。

    想要不和鲜卑人碰头,对于杨秋来说并非艰难之事,她只需要依照脑海中的地图行进即可。

    更何况,杨秋这五千人旨在实施闪电战,根本不会携带辎重粮草。

    而是每人负责四匹马,一匹马累了就换另一匹,如同霍去病当初反击匈奴那般,以最快的速度持续前进。

    而且杨秋还结合了上次的打法,马匹当中有蒙古马。

    只要能够确定找到水源,食物完全依靠携带的肉干和马奶补充便足矣。

    这种打法并非首次运用,因而杨秋带着这几千人前进得极为顺利。

    此时,在鲜卑人和汉军联合了进攻的时间之后,杨秋这边已然巧妙地完成了一个大迂回。

    凭借着精准的地图,杨秋这五千人成功地包抄至鲜卑人的后方。

    按照鲜卑人的行进速度推算,明后天他们就极有可能对杨家军发起攻击。

    所以杨秋果断下令,让队伍当晚停留在原地休息。

    篝火在夜风中摇曳,杨秋与将领们围坐在一起,低声商讨着明日对这群上万人鲜卑军的突袭计划。

    “将军,这高桥马鞍和双马蹬着实提高了咱们前进的速度。倘若像以往那样不停赶路,士兵们必定会疲惫不堪。

    但有了这两样物件,倒是让大伙轻松了许多,休整一夜,明日便有精神进攻了。”

    说话的人是秦峰,他曾经是汉军的骑兵。

    那时,汉军的骑兵营里其实也有类似辅助骑兵控制马匹的物件,但似乎都不如将军此次所用的东西令人适应。

    若让杨秋来回答,那便是技术有所进步罢了。

    两汉之时,朝廷常年与匈奴胡人作战,马鞍和马镫其实都存在,只是没有后世形成的马鞍和马镫那般贴合人体。

    杨秋在局势安稳下来之后,骑兵的规模逐渐增多。

    于是,高桥马鞍和双马蹬自然开始精心制作,并于今年配备到了几千人的骑兵手中。

    上一次作战其实也用过,不过那时秦峰未跟随杨秋南下,所以他未曾亲身经历过长途跋涉,不了解拥有技术更先进的高桥马鞍和双马蹬是何等有力。

    至少这些装备能够让士兵在长途奔袭之后依然保持充沛的体力,避免出现无力作战的窘况。

    当然,马蹄铁也在这个精心筹备的过程中成功研制出来。

    倒不是说以前从未有过类似之物,只是铁这东西在过去甚是珍贵,没人会下意识地将其用在马身上,那时大多使用的是木头。

    不过,如今杨秋手底下掌控的矿产资源已经非常丰富,所以她在自己的军队装备上绝不会有丝毫的吝啬。

    毕竟,唯有打造出精兵强将,方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

    因此,这一次的五千精兵,方方面面都可谓精锐到了极致。

    不单马匹配备了最为先进的工具,有坚固耐用的马蹄铁、舒适贴合的高桥马鞍、便捷灵活的双马蹬,以及为马匹提供一定防护的简易铠甲。

    这五千人各自也都身着精心打造的精良盔甲,这盔甲细致入微,甚至武装到了全身的每一处关键部位。

    不然,杨秋怎会有如此底气以五千人去攻打一万人?

    那鲜卑人可不是不堪一击的弱旅,所以杨秋是在做好了充分且周全的准备之后。

    才毅然决然地发起这次大胆的突袭。

    第87章

    当然,骑兵与骑兵的对战,其打法与之前截然不同。

    当下,鲜卑人尚未习得中原文明的战阵体系。

    他们虽有弓箭,也购置了部分武器,然而,他们绝无可能武装成重甲兵,更无法结成战阵抵御攻击。

    对于鲜卑人以及其他胡人而言,他们最大的优势便是□□的骏马。

    作为骑兵,他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发起冲击。

    倘若作战失利,他们转身便逃,具备极强的机动能力。

    但这一次,杨秋偷袭了他们的大后方。而他们对后方敌军来袭毫无察觉,所以对于这群鲜卑人来讲。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若敌军突然发起突袭,他们或许连武器都来不及拿起,马匹都来不及骑上,敌军便已冲杀过来。

    不过,上万规模的骑兵,一次袭击断然无法将对方彻底击败。

    因为他们很快便能反应过来,而后骑上马匹投入战斗。

    故而,杨秋他们的战略计划是,将整个队伍分成三面包围。

    采用轮换包围的方式攻击鲜卑军队,与此同时,三个方向皆需准备一小队火炮兵。

    在必要时刻袭击组织有序的鲜卑军队,不过,铁球炸弹此类武器携带数量并不多,主要是长途奔袭,实在难以携带过多物件。

    于是,第二日天刚破晓,杨秋便已将自己的军队划分为三个部分。

    大后方由杨秋亲自指挥,留守三千人,而另外两方各有一千人。

    这两方,一边由秦峰指挥,另一边则由副将方平指挥。

    杨家军已然建立将近两年,自然也提拔了众多具有军事天赋之人。

    方平便是在骑兵作战中屡次表现出色,加上其拥有极强的领导能力,因而得以晋升至骑兵营的二把手之位。

    依据前天晚上敲定的战略规划,三方军队开始沿着包围路线,缓缓朝着鲜卑人逼近。

    对于鲜卑人而言,他们今日的战略规划是南下攻击杨家军,目标乃是雁门郡的平城。

    当然,鲜卑人并不擅长攻城,所以他们的打法并非包围平城,而是从平城开始袭扰。

    若真出现奇异状况,杨家军不予抵抗,那他们鲜卑人便继续南下。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杨家军必须派遣大量兵力在此抵御鲜卑人,这就致使杨家军必须三线作战。

    众人皆知,三线作战乃是极为吃亏之事。

    但倘若不能在北面防御鲜卑人,那整个雁门郡都将危在旦夕,所以必须在此部署重兵把守。

    这是汉军与鲜卑人商定的方案,无需鲜卑人费力攻占,打不赢就跑,跑一阵子后再行袭击,只要让杨家军烦扰不堪即可。

    因此,步度根才决定与汉军合作。

    若只是为些许金钱物质利益而出动大军与杨家军作战,其实并不是十分划算的事。

    毕竟步度根也听闻过杨家军的厉害,他即便要南下抢掠,尚有其他地方可供选择。

    而汉军送来巨大利益,战术上又不会致使鲜卑损失惨重,所以步度根方才应允此次出兵。

    但步度根并不知晓,杨家军已在后方急速挺进。

    而他们鲜卑人此刻还在忙于今日的朝食,待用餐完毕,他们才会继续南下逼近平城。

    毕竟他们目的不是攻占城池,只是要逼迫汉军派遣大军前来防御罢了,所以步度根完全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

    茫茫的草原之上,滚滚烟尘中,一大群骑兵如汹涌的黑色潮水般逼近。

    大约在六公里之外,这些骑兵的身影方才在视线中隐约显现。

    然而,仅仅五分钟左右,他们便能如狂风般冲锋而至。

    鲜卑驻扎的营地中,负责放哨的兵卒起初只是不经意地瞥向远方,突然,他们瞧见了远处那若隐若现的黑点。

    那一刻,许多兵卒尚未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甚至还以为自己视线出现了问题,他们使劲揉了揉眼睛,满脸的迷茫与困惑。

    可是随着那黑影愈发清晰,随着杨家军的骑兵愈发靠近,再加上那震耳欲聋的马蹄声越发响亮,犹如阵阵惊雷在耳边炸响。

    一群放哨的士兵这才如梦初醒,赶忙扯着嗓子大声呼喊起来。

    “敌袭!敌袭!”

    他们的呼喊声尖锐而惊恐,仿佛能穿透云霄。

    守在营地外围的兵卒,开始在自己的营地中惊慌失措地大喊,声音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一群尚未享用早饭的士兵们,甚至连铠甲都尚未穿戴整齐,有的只穿着单薄的衣衫,手忙脚乱地在营帐中寻找着自己的武器。

    当然,鲜卑人主要身着皮甲,而此次突然袭击对他们而言,真可谓是晴天霹雳。

    毕竟很多人此刻手中连武器都未曾持有,想要冲到马匹那里骑上去对抗,尚需一定的时间准备。

    他们慌乱地奔跑着,互相碰撞、推搡,整个营地瞬间陷入一片混乱。

    再加上鲜卑人的管理混乱无序,此刻的鲜卑大营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营帐倒塌,杂物散落一地,士兵们的呼喊声、叫骂声交织在一起,恐惧开始不断蔓延开来。

    待到步度根得知这一消息之时,他还未来得及做出抵御部署,三个方向的杨家军已然如猛虎下山般冲杀而来,直接对着外围的士兵们大肆砍杀。

    长枪挥舞,带起一道道冰冷的寒芒,在阳光下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光芒。

    每一次长枪的刺出,都伴随着鲜血的飞溅,一具具尸体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脚下的草地。

    而这外围的鲜卑兵卒直接开始溃散奔逃,他们惊恐地尖叫着,有的人甚至连鞋子都跑掉了,脸上满是绝望和恐惧。

    “单于,他们的旗帜是杨家军,这些人绕到了后方袭击我们!”

    崩溃的下属跪在步度根面前急切诉说着,声音颤抖,涕泪横流。

    谁能想到,居然会有人迂回包抄至后方发起袭击,这简直是防不胜防。

    步度根自然极为震惊,身为统帅,他的大帐位于大军中央,所以哪怕外围的鲜卑士兵已然溃散奔逃。

    但中心的鲜卑精锐此刻已骑上了马匹,并且拿起了武器准备抵抗。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决绝,誓要与杨家军一决高下。

    这个时候身为统帅绝对不能慌乱,步度根强自镇定,带领着自己的亲卫走到帐外,然后直接指挥着中央的骑兵从三个方向进攻过去。

    他们拥有一万多人,目前死伤的仅是一小部分,所以鲜卑人尚未彻底惊慌失措,只是外围的兵卒被吓得逃至中央而已。

    而这些人一旦寻到自己的马匹和武器,自然会骑上马匹听从上方的指挥。

    “儿郎们,都给我冲杀过去!”

    步度根愤怒地咆哮着,声音嘶哑而充满力量。

    原本以为是一场轻松获利的战争,未曾想杨家军果然如同传闻中那般狡诈。

    于是,在杨家军袭击了鲜卑人的外围之后,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中间的精锐鲜卑骑兵已然骑上马匹冲锋袭来。

    他们的马蹄声如同密集的鼓点,口中的冲杀声仿佛要将杨家军彻底碾碎。

    这一下子,杨家军接到指挥,直接带着所有人迅速后退撤离。

    毕竟每个方向都仅有两百人突袭,人的体力以及马匹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面对敌方精锐的冲锋,当然不能硬拼。

    所以杨家军也是转身就逃,遭受欺凌的鲜卑兵卒自然疯狂追击而来。

    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复仇的火焰,恨不得将杨家军生吞活剥。

    然而,他们又陷入了一个陷阱。

    在这群鲜卑兵卒追击着杨家军快要接近主力部队的时候,三个方向的火炮兵直接射出了铁球炸弹。

    巨大的爆炸声响彻云霄,仿佛世界末日的来临。

    铁球炸弹所到之处,更是一片狼藉,肢体横飞,鲜血四溅。

    强大的爆炸威力瞬间让这群鲜卑人陷入大乱,更为要命的是,马匹直接受到惊吓,不再接受鲜卑人的指挥,于是开始出现四散奔逃以及相互踩踏的状况。

    很快,一声声惨叫此起彼伏地响起。

    那声音凄惨无比,仿佛来自地狱的哀号。

    有的人被炸弹炸得粉身碎骨,有的人被马蹄踩踏得不成人形,整个战场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而杨家军这边旗帜一挥,三个方向又有新的杨家军冲杀过来了,这一次每边都派出了三百人。

    刚刚鲜卑人也是从三个方向袭击而来的,每个方向都各自派出了五百人,然而几颗炸弹直接摧毁了他们的军心。

    哪怕他们转身撤退,但杨家军的攻击直接让这群人一个个被斩杀于马下,只有最前方的那群人能够疯狂逃回鲜卑的大营之中。

    于是鲜卑人的这一轮反攻,一千五百多人的骑军,最后只有两三百人逃回大营。

    其余之人不是被杨家军斩杀,就是在踩踏之中受伤身亡。

    鲜血染红了大片的草原,尸体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息。

    事实上,在战争当中一旦兵卒溃败逃亡,因踩踏而死亡的比例极高。

    再加上第一轮外围的士兵伤亡人数,此时一万多人的鲜卑大军已然伤亡了三千多人。

    步度根在远处望着战场上的情形,自然也听到了那几声爆炸声响,那一刻他脸色煞白,身旁的几个下属更是惊恐万分。

    “单于,这杨家军用的是何种厉害武器,简直如同打雷一般,我们鲜卑的儿郎们怎能抵御此种武器,赶紧撤军吧!”

    没错,对于胡人来说,打不过就跑乃是他们的生存首要准则。

    而且就算获胜,无非是得到汉军承诺的剩下一半物资而已。

    倘若依照之前的战略方针,他们鲜卑人根本不会有多少伤亡,反而能够白白获取汉廷承诺的粮食、武器、食盐、茶叶等。

    可是这些东西哪有性命重要!

    这杨家军果然如同传闻中那般厉害,他们继续抵抗下去,哪怕能够取胜那也是惨胜,无人觉得继续对抗下去有何意义。

    于是周边其他人也对着步度根劝说道。

    “单于,不过是他们汉人之间的内斗罢了,我们与杨家军原本就没有多少仇恨,再不撤军,大家都要死在这里了!”

    步度根当然不是愚笨之人,更没有什么自我牺牲的勇气,要为汉朝流下最后一滴血,那简直是开玩笑。

    他们鲜卑人与汉朝此前打得你死我活,这一次不过是为了利益帮忙而已。

    既然如此,当然要撤军。

    可是关键问题在于,三面包围之下,继续往南下而走,那岂不是直接进入杨家军的核心腹地?

    “正后方是杨家军的主力军,不能从这个方向撤退,更不能继续往南而去,那里便是雁门郡了。

    只有东西两个方向可以逃窜,现在我们赶紧部署一下军力逃跑的方向……”

    杨秋这一边,第二轮进攻的杨家军也撤了回来。

    战场上并非要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才结束,而是在前方部队袭击疲惫之后,再派遣第二部队,接着派遣第三部队。

    就这样不断地轮换,给予士兵休息的时间。

    毕竟,再强大的军队,都有疲惫之时,更何况人还有上厕所、饥饿这类基本生理需求。

    所以战场上的部队都是一批又一批地前进。

    而这一次,鲜卑人已经撤退到了最中间,目前两边都没有什么举动,就连杨家军都在等候。

    杨秋不由得想起了昨天晚上制定战略规划时的笑谈。

    她当时还在与大家打赌,鲜卑人要经过第几轮攻击才会撤军,有人猜测第二轮,有人猜测第三轮,如今看来,恐怕马上就要逃跑了。

    也就是说,猜测第二轮的人赢了。

    不过这也无妨,杨秋早就跟秦峰还有方平说好了。

    一定要对步度根放水,让步度根带领着一小部分人逃出去。

    虽然她要与轲比能合作,但若是步度根直接死去,那么轲比能就要吞并步度根的所有部落,然后直接与她杨家军成为正式的敌人。

    所以步度根要战败,但不能被消灭,还得让他回去苟延残喘。

    在两边都大约休整了一炷香的时间之后,鲜卑人终于率领大军突围了。

    他们抛弃了所有的辎重,就骑着马拿着武器拼命地往两个方向逃亡。

    杨秋自然一眼就看出步度根的逃窜方向,竟然是朝着方平的方向,而突围的两个方向都是三千多人。

    看来步度根这是想隐藏自己的行踪,不希望被汉军俘虏或者杀死。

    杨秋自然指挥着旗帜,带领着杨家军的主力奔向了秦峰的方向,追击着这三千多鲜卑兵卒。

    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步度根率领着的三千精锐成功突破了方平的包围,他甚至还在暗自得意。

    以为汉军猜错了他的位置,所以才没有被主力袭击。

    然而实际上,杨秋已经与秦峰形成了包围圈,将另一个方向的三千多人围困在中央。

    在连续斩杀数人,杀得这些人心惊胆寒之时,杨秋他们这一方才终于给了这些人投降的机会。

    于是,北边的战场迅速被解决。

    倒不是鲜卑人实力弱小,而是他们根本不愿与杨家军进行苦战,这对他们而言毫无利益可言。

    再加上他们拥有马匹,所以逃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因此,杨秋瞬间带领着自己的兵卒返回了雁门郡。

    而此时,邓容已经动用了所有的力量,将治下知晓的间谍全部关押了起来。

    毕竟北边战场的消息瞒不了几日,但还是要拖延一下时间,不能让南边的汉军立刻知晓。

    于是,太原郡的内部间谍温斌直接被管控了起来。

    杨秋他们这边甚至还用他的字迹书写了假消息传递。

    说杨秋已经身亡,现在只是秘不发丧而已。

    目前,杨氏族人已经快要为继承人位置争得头破血流。

    得到这一个假消息,太原郡的世家大族更为兴奋了。

    连老天爷都在帮他们。

    此时,上党郡的汉军已经接近到了太原郡的外围。

    只要几个关口一放开,汉军立即就能占据太原郡,然后北上攻占雁门郡。

    他们约定的时间定在今日晚上放汉军进来,而在行事之前,务必要解决太原郡的两位杨家军将领。

    其一为张杨,其二是邓勇。

    只要除掉这两人,其余人届时要么劝降,要么屠戮。

    为了达成此目的,这群世家大族可谓绞尽脑汁,最终决定设下一场鸿门宴。

    借温家家主办寿宴之机,将这二人邀来赴宴,而后在这鸿门宴上直接将其斩杀。

    当然,此二人皆为杨家军的精锐,即便赴宴,定然也会携带精兵。

    故而这群世家大族暗中动用了所有的死士精锐,打算集结两千人,对杨家军的两位将领实施围杀。

    那么张扬和邓勇是否答应赴宴了呢?当然是答应了。

    只是,参加宴席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姗姗来迟,亦可以反面包围。

    这群世家大族自以为能够围杀他们二人,实则邓勇和张杨正等着这个机会将其一网打尽。

    毕竟,分散的世家大族难以剿杀,还需分兵逐个包围。

    万一他们躲进坞堡之中,打起来更是麻烦重重。

    但如今,既然都要出席今晚的寿宴,这不正是绝佳的良机吗?

    于是,在这一日的傍晚,温氏家族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寿宴,太原郡的士家大族几乎尽数出席。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并不知情者,毕竟人与人之间存在信任度的差异。

    那些没有深度利益绑定的家族,万一转头就将秘密泄露呢?

    所以策划这场突袭,自然只能在相互信任的家族范围内合作。

    不过,即便如此,这也涵盖了太原郡的大部分士族。

    毕竟大家在此居住了数百年,相互之间联姻通婚许久,实则都是亲戚,利益也较为一致。

    但总有一些小家族近年来崛起,又或者有些小家族逐渐没落,再者有些豪强近些年来发展壮大,他们无法进入这个体系。

    至于令狐邵的家族,自然也被排除在外。

    主要是担心令狐家族向杨家军泄密,所以不论令狐家族内心作何想法,这种机密绝不能让他们知晓。

    天色渐暗,浓重的夜色如同一张无边的黑幕,缓缓地笼罩下来。

    陆续有许多人抵达了寿宴现场,然而邓勇和张杨却迟迟未现身。

    一旁的王氏族长眉头紧锁,汗水不断地渗出,顺着脸颊滑落,他的眼神中满是焦急与不安。

    “温公,莫不是消息走漏了?”

    作为今日的主角,正逢五十大寿的温氏家族族长,他瞬间皱起了眉头,目光中透着阴沉与疑惑。

    “我们邀请之人皆已前来,倘若有人泄密,这些人来此岂不是自投罗网?难道他们以为我们会放过他们?”

    此话说得倒也在理,可王氏族长的身体却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毕竟他们王家与杨家军打交道已久,尤其是还有子弟丧生于杨家军之手。

    杨家军的铁血手段和凌厉作风,让他一想起来就不寒而栗,他着实不敢小觑这群杨家军之人。

    “父亲,我也觉得情况不对,我们会不会中了圈套?那女将军如此厉害,真的受伤了吗?”

    一旁的王泽也突然开口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恐惧,总觉得这次计划好像进行得过于顺利了。

    当然,王泽之所以在这里。

    那是因为,他是在上一次王家协助杨秋北上之后被释放了出来。

    此次坑害杨家军的谋划,王泽也参与其中。

    不过,在策划此事之前,他已将自己的儿子以及兄长之子送出了太原郡。

    之所以如此行事,乃是因为王泽曾与杨家军正面交锋,深知杨家军的厉害,失败的几率至少有五成以上。

    为了保住王家的嫡系血脉,也为了保护自己和兄长的血脉,所以他坚决将孩子们送走。

    “季道,若真如此,那我王氏危矣。”

    这话刚落,外面的人突然高声通传起来。

    “张校尉到!邓校尉到!”

    此声一出,众人的神情瞬间兴奋起来,尤其是王氏族长和温氏族长。

    二人方才心中还预感不妙,如今这两人总算来了。

    然而,他们脸上的兴奋还未来得及完全绽放,就瞬间凝固,转而被无尽的恐惧所取代。

    因为,张杨和邓勇根本不踏入府内,而是直接指挥大军将整个府邸围得水泄不通。

    只听得脚步声如同闷雷般响起,士兵们迅速就位,密密麻麻的身影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狰狞。

    随后,四周布满了弓箭手,他们拉满弓弦,箭头闪烁着冰冷的寒芒,仿佛一群等待猎物的恶狼,准备给予致命一击。

    毕竟,张杨和邓勇他们又不傻。

    真进去,岂不是落入敌人精心设计的包围圈?所以他们选择在外面反包围这群心怀叵测之人。

    这一下子,太原郡的世家大族都傻眼了。

    他们呆呆地望着四周如铁桶般的包围圈,眼中的希望之火瞬间熄灭。

    然而这一次,他们已无资格请求投降,因为反复多次的背叛,此次又无政治筹码可供谈判。

    所以众人皆明白,眼下要么战死,要么突围而出。

    于是,在夜色之中,太原郡的世家大族决定背水一战,能逃出几个算几个。

    那两千多人的精锐在一片呐喊声中现身,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决定与杨家军决一死战。

    然而,张杨和邓勇早已在府邸的三个方向洒满了油,并点燃了火把。

    熊熊大火瞬间冲天而起,那火焰如同张牙舞爪的恶魔,疯狂地吞噬着这座温氏府邸。

    所以这些人别无他路可逃,三面都被大火包围,只能朝着正前方奔逃。

    而正前方驻守着精锐的杨家军,弓箭手更是排成整齐的阵列,弓弦声铮铮作响,仿佛是死亡的序曲。

    只要有人逃出,利箭便如流星般射去。

    所以即便他们有两千多人的精锐,即便这些人个个勇猛无畏,在这般情形下,这群人毫无逃脱的希望。

    那些试图突围的人如潮水般涌向正前方,他们有的身披重甲,有的只着轻衣,不顾一切地向前冲。

    而箭雨倾泻而下,中箭之人惨叫着倒下,他们的身体瞬间被后面的人踩踏。

    有的人挥舞着盾牌,试图抵挡箭雨,但密集的箭矢让他们无法逃出,最后重甲兵前进直接夺走了他们的生命。

    鲜血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刺眼,整个现场直接堆积起了越来越多的尸体,看着只让人绝望无助。

    唯有未参与此事之人,在逃出门口时被杨家军放过。

    不过这些人在最初便已逃离,因为他们不知府内还有死士埋伏,所以留下来的皆是登上杨家军死亡名单之人。

    “王公,温公,我先行一步了!”

    郭氏家主的声音带着无尽的绝望和决绝,为免遭受羞辱,直接拔剑自刎身亡。

    鲜血溅出,在火光中一闪即逝。

    其他试图突围之人纷纷展开行动,有的疯狂地冲向杨家军的防线,却被杨家军的长枪无情地刺穿。

    有的试图投降,却被杨家军毫不留情地斩杀,这一次他们的性命已无谈判的价值。

    于是绝望的阴霾笼罩在这群人之中,一波又一波的突围均以死亡告终,温氏家主突然爬上了墙顶。

    “尔等贼子,休想羞辱我温氏,我温氏上忠天子,下抚百姓,今日为大汉尽忠而死,死而无悔!”

    他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带着悲愤与决然。

    言罢,对方毅然从顶楼上跃入火海之中,那一副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模样,着实令人动容。

    张杨和邓勇却不由得嘴角狠狠一抽。

    怪不得将军先前说过,这温氏家族临死都要作秀,没想到此次又玩这一出。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紧接着王氏家族的族长也爬上了房顶。

    “温公,我太原王氏亦非贪生怕死之辈,今日此计不成,然天下还有千千万万的汉室忠臣前赴后继。

    我王成只能为大汉效忠至此,只求天子莫要怪罪于我等。诸位,我先走一步!”

    说完,王氏家族的族长也跳下,坦然赴死。

    其余尚活着的人明白了这二人的心思,死之前要成全家族的名声,于是这些人也纷纷留下遗言,自刎而亡。

    然而王泽却并未即刻赴死,他甚至主动伏地爬到杨家军面前,只求能留他十余日的性命。

    因为他将交出巨大的利益,只求杨家军将今日之事传播出去。

    身为传承数百年的世家大族,表面的财富与实际隐藏的财富,多得不计其数。

    所以王泽以这笔巨额财富作为交换,只求能在临死前看到今日之事流传开来,而他会用最后的财富进行交易。

    张杨和邓勇觉得这笔交易似乎颇为划算,于是暂且留下了王泽的性命。

    随即立刻向杨秋传递了这个消息。

    第88章

    杨秋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太原郡的几大关口都已经被邓勇、张杨放开。

    就和之前这群世家大族和汉军约定的时间、地点一样,一万多人的汉军顺利进入了太原境内部。

    那时候,汉军还没有察觉出异常,因为一切都是按照双方约定的时间、地点、暗号进行的,进来的过程毫无异样,仿佛他们的计划已然成功。

    然而,汉军多达一万多人,为避免引起杨家军的注意,这一万多人是分三个方向行军的。

    所以,每个关口都有三千多人,汉军原本的计划是,一万多人从三个方向进来,之后再汇合。

    理论上,这个决定本没有错。

    一万人目标太大,分军行进确有必要,但这却给了杨家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毕竟,就算是被埋伏,一万大军反抗起来实力也颇为强大,甚至有可能让他们少部分突围成功。

    但这样的分军前进,直接导致汉军被埋伏后毫无反抗之力。

    他们直接被困死在了城池里,随后遭到杨家军的弓箭手、重甲兵轮番攻击,最终只能溃败投降。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除了意志力最为坚强的那一批,大部分军队只要死伤一小部分,剩下的人往往就会丧失反抗的勇气。

    毕竟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游戏里能战斗到最后一秒、只听从上方指令的 NPC。

    所以三千多人的汉军,只要死伤超过一千人左右,其他人便会跪下投降。

    但有一支军队却是例外,那便是傅燮率领的那支汉军。

    他身边带着的人全是自己的亲卫,也算是这一万多汉军里的精锐。

    而傅燮本人,实实在在是大汉的忠臣,直接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这让张杨和邓勇都颇感无奈。

    所以傅燮战死后,张杨和邓勇让人妥善收敛了他的尸体。

    因此,在杨秋收到消息的时候,张杨和邓勇已经解决了太原郡的汉军,直接将这一万多人围困歼灭,投降的也就三四千人左右。

    不过那时候,杨秋还未及时得知太原郡的战况,所以她下达的命令是同意王泽的请求。

    毕竟,这年头哪有人会嫌钱多呢?

    让大汉多几个忠臣,又有何不好?

    宣传,宣传,必须大力宣传,一定要让天子知道太原郡士族的忠诚。

    于是杨秋这边获得了大量财富。

    等天子刘宏知晓之后,他的第一反应便是难以置信。

    如此周密的计划,结果太原郡的秘密汉军竟然遭遇惨败,傅燮这名大将还战死沙场。

    不仅如此,北边鲜卑人也战败逃离了,据说还是被杨秋这个反贼打跑的。

    于是,汉朝这边也明白他们中计了,这杨秋根本没事儿,甚至还活蹦乱跳地打了一场胜仗。

    “废物,一群废物!我就知道,那群太原郡的士族靠不住,朕居然信了他们!”刘宏气得暴跳如雷,破口大骂。

    这一次傅燮带领的汉军可都是朝廷中央最后的精锐,结果全军覆没,刘宏真是气得心口一阵剧痛!

    他又忍不住连骂了好几句。

    “这群鲜卑人也是窝囊废,浪费了朕那么多金钱粮食,结果轻轻松松就被打跑了,什么玩意儿!一群蠢猪堵在那里,都比这群鲜卑人强!”

    气疯了的刘宏直接把宫殿里的东西砸了个稀巴烂。结果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更让他愤怒的事情发生了。

    太尉邓盛跪在地上为太原郡的世家大族陈情。

    “陛下,那王氏、温氏、郭氏……皆乃我大汉之肱股忠臣!彼等在贼子面前刚正不阿,坚贞不屈,最终毅然殉国尽忠。

    此等忠烈之士,陛下若不予以嘉赏,恐寒了天下士子之心!”太尉邓盛声泪俱下,言辞恳切。

    “臣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等忠臣义士之举,当为天下表率。若陛下漠视,何以劝善励忠?何以安天下人心?”

    刘宏简直要被气笑了,要是天下真有这么多忠臣,他现在至于焦头烂额吗?

    说实话,刘宏其实比杨秋更清楚这群世家大族是什么德行。

    一个忠臣他信,一群忠臣集体出现在太原郡,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怎么,你们也觉得朕冷酷无情,也要求朕给这些忠臣之后给予安抚奖赏?”刘宏冷笑一声,咬牙切齿地问道。

    司空张温,司徒袁隗赶忙跪了下去。

    司空张温拱手奏道。

    “陛下,忠臣不恤身,以义死难,烈士不避危,以节殉名。今王氏、温氏、郭氏等忠烈之士,舍生取义,其节可嘉,其名当颂。

    若陛下不施恩赏,恐有违圣德,失民望也。且赏一人而天下劝,罚一人而天下惧,陛下当以厚赏彰其忠,以励后人。”

    司徒袁隗亦伏地叩头道。

    “陛下圣明,今此诸忠烈,捐躯报国。若陛下不赏,天下贤士必以为陛下轻贤慢忠,恐生离叛之心。

    昔有商汤褒奖伊尹,文王尊崇太公,方有天下归心,盛世之治。望陛下三思。”

    这话简直是危言耸听,然而紧接着,其他人也纷纷跪下来要求刘宏安抚忠臣之后。

    这群大臣的心思简单得很,今天太原郡的世家大族有可能就是他们的未来。

    谁能保证家族一辈子顺风顺水呢?

    所以这死后的名声必须为他们争取到,这些人的后代也必须好好安抚奖赏。

    这样以后就成了惯例,万一有一天他们也面临这种局面,至少牺牲还能为后人挣个前程。

    于是,刘宏面对的是整个朝堂大臣的威胁。

    也就是说,不管这件事情是真是假,反正忠义之名都传遍天下了,天子必须奖赏。

    不然,就是与天下官员为敌!

    明白了朝堂大臣们的心思,刘宏的脸气得都快扭曲变形了,这是威胁,绝对是威胁!

    做天子可以分化朝堂,可以扶持派系内斗,但绝对不能和天下官员的福利作对。

    因此,刘宏最后只能强忍这口憋屈气,捏着鼻子给这些人的后代给予安抚奖赏。

    毕竟这些人的嫡系后代没有死绝,还有一些族人在外地为官。

    而刘宏身为当朝天子,若是连这种忠孝之家的后代都不奖赏,他还有什么资格做天子?

    所以,这一场争斗刘宏遭遇了失败,最后还自掏腰包给这些‘忠臣之后’奖赏。

    当然,这口恶气憋在心里,刘宏一定要在其他地方出一出。

    因此,愤怒至极的刘宏直接下达旨意,要求朱儁、曹操这一批汉军一定要给杨家军沉重的打击,不然朝廷的颜面何存?

    失败了这么多次,就算是小胜一场,也得把这个面子找回来。

    接到旨意的朱儁和曹操两人面面相觑,因为旨意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一定要让他们获胜,必须拼尽全力。

    不然反贼的气焰只会愈发嚣张。

    一个人可以不要面子,但一个朝廷要是不要面子,被反贼踩在脸上不断打脸。

    这种事情要是一直持续下去,整个天下的人心都会动摇。

    刘宏把这件事情想得很清楚,西羌那边的战乱一直没结束,他可以忍,反正威胁不到京师的安全。

    而且羌人作乱这么多年,大家都习惯了。

    更何况,董卓至少还获胜过几场,虽然他现在在怀疑董卓,但至少人家明面上没有造反,所以朝廷的面子还在。

    可杨家军他实在忍不了了。

    就连黄巾军都被解决了,这杨家军凭什么还在大汉的地盘上耀武扬威?

    所以刘宏几乎是下了死命令,让他们想尽办法也要赢一场。

    “将军,天子这旨意该如何是好?”

    曹操紧皱眉头,一脸愁苦地来到了朱儁的大帐之中,满心期望能与朱儁这位主帅商讨出应对之法。

    事实上,汉军在此地与杨家军已然对峙了半个多月,其间进行了几场小规模的战斗。

    汉军作为进攻的一方,却每次都未占到任何便宜。

    让曹操倍感艰难的是,他能够清晰地察觉到,杨家军每次出动的那批精锐,个个皆身着重甲,结阵之时意志力坚如磐石。

    无论汉军使出何种招数,都无法冲破对方的阵型。每次尝试进攻之后,都只能无奈地撤军而回。

    而后,曹操又留意到一个现象,那便是杨家军每次出动的兵卒,个个都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至少在曹操眼中,所见的杨家军兵卒皆是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不见一个面黄肌瘦之人。

    这件事的性质极为严重,因为这意味着杨家军的伙食待遇极佳。

    一支吃得饱饭的军队和一支食不果腹的军队,在战场上的实力差距,简直是云泥之别。

    就算是他们汉军,实际上也只有那一批精锐能够每日吃饱,而负责后勤的那批兵卒,大多都难以饱腹。

    毕竟汉军在此作战,后方需要依靠粮道源源不断地运送粮草。

    所以想要人人都吃饱,实非易事。

    而杨家军竟然能够做到这般程度,不仅能让士兵吃饱,而且还有专业的操练之法,所结阵型更是汉军前所未见。

    每次汉军拼尽全力,都无法将杨家军的阵型冲散。

    如此一来,汉军的士气愈发低落,杨家军的士气则愈发高涨。

    再加上太原郡的战场失利,鲜卑人也战败而逃,这仗还怎么打?

    曹操甚至觉得,倘若继续僵持下去,万一再出现一次粮仓被烧毁的情况,汉军恐怕又将遭遇全军覆没的厄运。

    朱儁身为一军主帅,战场上的经验比曹操更为丰富。

    曹操能够洞察到的局势,朱儁自然也心知肚明。

    然而天子的旨意已然下达,再加上朝廷在杨家军这个反贼身上吃了太多的亏,丢尽了颜面,实在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则朝廷的威严何存?

    “孟德,当下的情形我们都清楚,在正面战场上交锋,我汉军着实处于劣势。杨家军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所以当下只能谋求险中求胜之策。

    而此等策略,宜广纳群言,多邀众人共议,否则我等只能被天子召回问罪。”

    这也是无奈之举,正常情况下,谁都不愿采用冒险之策。

    但如今天子已然施压逼迫,也只能想尽办法了。

    所以曹操回去之后,便立即将许多中层军官召集过来共商对策,这其中就包括刘关张三人。

    对于杨秋而言,她怎会给这些人好好打上一仗的机会?

    必须在秋天之前将这些人赶走,让众人能够安心秋收。

    因此,杨秋直接率领自己的精锐部队挥师南下。

    太原郡的世家大族基本已被清理干净,此地百废待兴,可以好好丈量田亩,可以重新分配田地,可以招募新的士卒。

    整个太原郡的规划都能重新来过,再无任何阻碍,完全依照杨家军的制度施行。

    不过杨秋来太原郡并非为了处理内政,此事她直接交给了邓容,而后让令狐邵前往北边的雁门郡主持内政。

    倒不是杨秋不信任令狐邵,实际上太原郡尚存的小豪强、小士族都不敢再反抗。

    但这世间有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那便是要避嫌。

    即便众人都不敢反抗,可若由令狐邵主持这里的内政,这家与你沾亲带故,那家也与你关系匪浅,他们都来求你通融一二。

    就算令狐邵能够冷面拒绝,也难免会得罪人。

    更何况这类请求会源源不断,所以干脆将两人调换一下。

    当然,这些都是邓容和令狐邵需要操心的事情。

    杨秋挥师南下,是从太原郡继续行进,最后直接抵达了上党郡。

    毕竟汉军刚刚在此地吃了败仗,兵力空虚,这里的防备体系极为薄弱。

    所以杨家军此时前来侵占上党郡,简直是轻而易举。

    汉军那边还以为杨家军要在幽州与他们死战到底,殊不知杨秋的目标唯有上党郡。

    而要占据上党郡,就必须掌控最重要的壶关关口。

    这里是上党郡的关键门户,地形极为险要。

    既能抵御外敌入侵,又能挥师南下,直接威胁到中原腹地的安全。

    也就是说,杨家军可以从此处继续南下进攻,直接威胁到京师洛阳的安危。

    在历史上,壶关关口向来极其重要,数千年的岁月中,曾有多次战争在此爆发。

    而杨秋正是趁着汉军防备空虚之际,亲自率领人马攻占了上党郡,进而控制了壶关关口。

    这一下子,京师简直地动山摇!

    往昔,甭管杨家军如何折腾,如何打脸汉朝,不过是丢了些颜面,尚无人能威胁到汉朝中央腹地的安全。

    那时,黄巾军的威胁更为严重,杨家军只是北方的一处忧患罢了。

    即便太原郡和雁门郡真的沦陷,短期内也不至于影响大局。

    毕竟这些年来,并州之北已逐渐被胡人侵占。

    就算杨秋未曾在并州造反,实际上后来也有不少胡人占据了北方的土地,而彼时朝廷竟不管不顾。

    但今时不同往日。

    这杨家军居然悍然入侵上党郡,还霸占了壶关关口!

    只要杨家军愿意,随时能挥师南下,直逼京师洛阳。

    而此刻,中央军一部分在西羌战场拼杀,另一部分在幽州鏖战。

    当下洛阳的防备极其空虚,倘若杨家军此时一鼓作气,径直攻打洛阳,那汉朝可就真完了!

    虽说届时能撤退迁都,可这会大伤元气。

    要知道,那时全天下人都会知晓汉朝丢了京师,没了朝堂的威严,往后哪还有能力指挥地方军队,更别提掌控地方军阀了。

    即便当下的众人都不知后来刘协沦为傀儡天子的情形,但也清楚周天子的落魄。

    失去了中央朝堂的威信,天子会有多凄惨,刘宏心里清楚得很。

    所以,得到军报的刘宏再次被气得口吐鲜血!

    相较于上回黄巾军作乱,感觉皇位不保,此次刘宏甚至觉得自己可能得从洛阳狼狈逃亡。

    更为要命的是,朝廷里居然有人商量着迁都,这等屈辱之事,刘宏怎能容忍?人家还没打过来呢!

    朝堂之上,刘宏怒目圆睁,冲着大臣们吼道:“杨家军已占据壶关,朕的洛阳危在旦夕!尔等有何应对之策?”

    太尉邓盛赶忙出列,拱手道。

    “陛下,如今局势危急,杨家军来势汹汹,洛阳守备空虚。臣建议暂且迁都,以避其锋芒。”

    刘宏听罢,怒不可遏。

    “荒唐!都城岂能说迁就迁?这天下还没有完!”

    司徒张温紧接着说:“陛下息怒,当下洛阳兵力不足,粮草匮乏,若强行坚守,恐难挡杨家军攻势。”

    刘宏瞪着张温,厉声道:“朕养你们何用?竟只知退缩!”

    司空袁隗也站出来说:“陛下,迁都之事可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抵御杨家军,不如让朱儁、曹操立即撤军?”

    这个建议倒是得到了众人的同意,于是,最终的策略是赶紧把幽州的汉军撤回。

    至于西羌战场的汉军,最好也撤回一部分,再在洛阳周边募集兵卒。

    毕竟,没有什么比保住洛阳更重要,先解决上党郡的杨家军,这才是关键!

    因此,刘宏赶紧颁布旨意,责令朱儁和曹操速速撤军回援。

    否则就凭朝廷中央军如今空虚的状况,刘宏都怀疑朝中有些大臣会趁机让他死在洛阳,然后另立皇子为天子。

    刘宏身为天子不傻,深知大臣中有不少人恨他。

    党锢之祸后,已与许多党人离心离德,这帮人巴不得换个傀儡皇子做天子。

    所以,眼下北边的土地不重要,朝廷丢的面子先不论,保住洛阳才是重中之重。

    要是洛阳丢了,他刘宏必定最先遭殃!

    因而,杨秋只需派人掌控壶关关口,汉军便会乖乖撤回,根本不会继续留在幽州与张辽等人纠缠对战。

    第89章

    不过这世上有句话是最妙不过,那就是痛打落水狗。

    张辽之前与汉军对峙,并非没法逼退对方,他完全能够依照以往的套路去烧粮草,迫使对方惨败。

    但张辽接到的命令是要将汉军牵制在此,不让其影响到太原郡的战场。

    所以,在服从杨家军大战略的情况下,张辽一直和他们不紧不慢地僵持着。

    毕竟杨家军的目的并非继续扩张领土,只要守住现有的区域便足矣。

    但如今的情形却大不相同,汉军要撤走了。

    让他们毫发无损地撤回洛阳,然后与南边的杨家军对峙?那怎么可能!

    于是荀谌和张辽商议出一个计划,那便是先让汉军撤退,让他们在前两天撤退得顺顺利利。

    而之后,杨家军派一支急行军悄悄潜伏在前方,届时来个突袭,围杀他们一部分精锐部队。

    毕竟杨秋这位主帅之前已和众人探讨了接下来对汉军的策略,指望一下子将对方击败,那是绝无可能的。

    所以杨家军的方案便是对汉军采取蚕食之策,让他们损失越来越多的精锐,打得他们内部空虚至极,再也无力反抗杨家军。

    截至目前,先是公孙瓒带领的一批军队全军覆没,投降的人要么留在杨家军种地当农户,要么就继续当兵卒。

    当然,降兵继续当兵卒,待遇措施会有所不同。

    但杨家军给出了晋升措施,只要表现出色,打上几场大战,就能与杨家军治下的人一样分得田地。

    一切凭实力说话,想当混子,那是绝不可能的。

    紧接着,卢植和皇甫嵩的军队也全军覆没,那里面甚至是汉朝最为精锐的中央军。

    其实到了此刻,汉朝的精锐已然损失大半。

    再加上这一次,傅燮率领的一万多精锐又折损在了太原郡,所以中央精锐几乎已被打空,剩下的精锐就只有朱儁和曹操所率领的一部分人。

    至于西羌那边董卓率领的汉军,说实话,刘宏都不清楚这些兵到底听谁的指挥?

    所以汉廷如今内部极度虚弱,不然也不会出现劝说迁都这一说法,实在是众人都深知朝廷当下的实力究竟如何。

    精锐损失大半,军粮的开支也即将超支,再这般打下去,今年底层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了。

    所以大臣们着实不想再战,为了今年这几场大战,已多次强征赋税,再如此强征下去,那恐怕又要引发一场黄巾军之乱。

    只是,这世上从来就没有靠乞求就能迎来好运的事情,更多的时候,大家面临的往往是雪上加霜的困境。

    在刘宏指望朱儁和曹操这批汉军赶紧撤退回来,保障洛阳军事安全之时。

    张辽率领的急行军直接对汉军发动突围,将这支长长的军队从中间切成了两半,然后对后面那部分展开围歼。

    一支军队,倘若不在战场或军营之中,其实是呈一个长长的队列行进。

    最前面和最后面的距离,或许相隔上千米,是一种长条形的行军状态。

    所以倘若在中间切断,前面的人根本不会援救,而是慌乱地向前逃窜,这直接导致后面的汉军被围攻。

    其实,对于上万人的军队而言,分批撤军才是最为妥当的,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撤退途中的安全。

    因为大家惧怕的正是张辽这种敌军率领军队突然袭击,到时候长长的军队直接被分割成几部分,毫无反抗之力。

    但这一次汉军全军极速撤退,只因天子那边不停地催促他们赶紧归来。

    毕竟洛阳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所以朱儁和曹操也是无可奈何。

    最开始的两天,朱儁和曹操那是万分小心,神经紧绷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他们频繁告诫手下将士,务必时刻保持警觉,留神防范可能随时来袭的偷袭。

    然而,两天的时间悄然过去,竟什么异常都未曾发生。

    人的心理大抵都是这般,起初的几日或许还能谨小慎微、如临大敌,但一旦持续风平浪静,毫无异样的迹象。

    紧绷的心弦便会慢慢松弛,警惕性也随之渐渐降低,人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懈怠情绪。

    张辽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个机会,趁虚而入。

    他耐心等待了两天,待到汉军防备松懈之时,于是在两天之后悍然发动雷霆般的攻击。

    这一猛击,犹如一把锋利的巨刃,直接将这两万人的大军拦腰切成了两部分。

    因此,这一批大军再度遭受重创,损失了一半的精锐力量,狼狈逃窜回到洛阳时,也就仅剩下一万多人了。

    整个朝廷颜面尽失,上至天子,下至朝臣,再到逃窜回来的将军士兵,众人的心中都满是憋闷之感。

    这真是输得凄惨、狼狈又丢脸!

    当然,朝廷丢脸还不是最致命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朝廷现在没钱没人打回去了。

    输掉几场战争没那么恐怖,毕竟当年高祖还有白登山之围呢,只要后面能够打回去就行。

    当年汉武大帝是何等的威风,杀得匈奴人狼狈逃窜。

    可现在的问题是,朝廷也会因为没钱而觉得毫无出路,就像英雄也会被一文钱而难倒那样。

    刘宏可不觉得自己还能指望以后的子孙能给自己报仇,他要是不报仇回去,他自己都先得当亡国之君。

    那该如何是好?在这般凄惨的状况下,刘宏直接让大臣们商讨此事。

    总得想个法子吧,不然养着你们这群大臣是干啥吃的?白吃饭吗!

    “陛下,今杨家军气势汹汹,朝廷空虚,钱粮俱乏,要不招降,行和亲之策?”

    毕竟这也是老祖宗的传统了,打不过的时候先和亲送钱送粮,给彼此留点面子,暂且将这段关系维持下去。

    只是这话一出,刘宏直接投去鄙视的目光,看向眼前这位大臣。

    “和亲?杨家军之首乃女子,让谁和亲?你该不会想让朕的皇子去吧!”

    这一番嘲讽的话语一出,一旁的大将军何进也怒了,毕竟陛下就两个皇子。

    刘协年纪尚小,也就刘辩如今十二岁,这是要废了他的外甥吗?

    “汝等简直胡言乱语,和亲?你怎么不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和亲!”

    被天子和大将军轮番训斥了一番,这位大臣却并未感到恐惧,反倒是跪在地上认真说道:

    “陛下,史侯身份尊贵,自不适宜。然陛下可于宗室中择选合适子弟,而后与杨家军和谈。

    今杨家军已占并州部分之地,倘若杨家军应允和亲,届时陛下可封此女将军为并州刺史……”

    刘宏简直要被气笑了,这不就是自欺欺人吗?

    虽说汉朝以前也干过此类之事,当初对檀石槐就曾如此打算,结果人家直接给羞辱了回来。

    如今这杨家军摆明了是反贼,还指望人家同意和亲?

    简直就是笑话,愚蠢至极。

    但令人意外的是,一大半朝臣竟然纷纷跪地,赞同这个建议,并劝说刘宏与杨家军谈判。

    而后每个人还都找出了合理的理由,比如太尉邓盛就这样说道。

    “陛下,如今杨家军凶悍残暴,我汉军粮草匮乏,军力空虚。若暂且麻痹其心,令其骄矜自满,待来年汉军养精蓄锐,届时再卷土重来,必能大获全胜。”

    言下之意不就是现在没实力就先认怂,有实力了再打回去,没实力就继续低头,反正先把脸丢了再说。

    “是啊,陛下,目下之局势实难再战,那杨家军不过一介反贼罢了。

    一旦为荣华财宝所迷,必速衰颓,届时其自会落败,我汉军可不战而胜。”

    这话就更加无耻了,送钱送粮是为了让他们内部腐化堕落,汉军就能不战而胜。

    一旁的曹操实在看不下去了,怒吼道:“陛下,我汉军难道还惧怕一介反贼?一旦对反贼低头认输,明日他们就会蹬鼻子上脸。只有凭借强大的实力打回去,才能彻底打压杨家军的嚣张气焰。”

    “尔等屡战屡败,致使陛下蒙此屈辱,莫非欲令洛阳沦陷!”

    “汝等武夫但知征战,粮食何在?军饷何在?此等物什岂能凭空而出?若再强征赋税,他处亦将生乱!”

    整个朝堂吵成了一锅粥,武将们都坚决要求打回去,文臣们则大部分坚持求和,然后甩给武将的话便是没钱没粮,想打仗自己想办法。

    刘宏被吵得脑袋嗡嗡直疼,他也想硬气一回打回去,事实上他已经硬气好几回了,可哪次不是以失败告终?

    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刘宏只能采纳这些文臣们的意见,尝试和谈。

    比起成为亡国之君,刘宏还是更愿意舍弃面子。

    此时已至夏天最热的六月。

    杨秋占领了壶关之后,便派手下之人守住这个关口,然后自己返回了太原郡,协助邓容处理太原郡的内政。

    在如此大好形势之下,只有洛阳的朝廷为此头疼不已,杨秋反倒悠闲地吃起了瓜。

    没错,今年夏天的西瓜终于成熟了。

    太原郡没有种植西瓜,但可以从雁门郡运过来,而且还能在太原郡售卖。

    这般又脆又甜的品种,瞬间风靡了太原郡,毕竟太原郡的富人并未死绝,这生意做得极为红火。

    不过除了做生意,也要给下属发放一些福利,所以杨秋给自己的兵卒和官员都给予了吃瓜奖励,并且还给远在辽东郡的吕布送去了一车西瓜。

    在这般大好形势下,杨秋怎么也没想到,这……这汉朝居然派人前来和谈了。

    而派来和谈的人竟然是蔡邕,据说还是蔡邕主动请缨的。

    毕竟众人都清楚,派使者前往敌军那里,完全有可能掉脑袋,若是杨家军愿意和谈,那自然皆大欢喜。

    若是杨家军看到汉朝的使者过来,也有可能直接将其斩杀,所以朝臣们都想推出一个愣头青。

    谁能想到蔡邕这家伙居然会主动要求承担这趟任务,于是大家都兴奋起来,纷纷夸赞蔡邕有高士风范。

    这种舍己为人的名士实在是难得,夸,使劲夸。

    因此,蔡邕在一片夸赞声中带着和谈队伍来到了并州。

    当然,蔡邕也并非傻子,主动去做这冒险之事,他可不是不爱惜自己的性命。

    只是有件事情他需要确认一下,他那个好弟子怎么就跑到杨家军一去不回,所以蔡邕想过来打听一下情况。

    当然,此事不能对外声张。

    所以其他大臣都不知道他主动前来的目的,也根本不清楚他曾经收的那个徒弟的去向。

    若不是田冲曾经在信件中有所透露,蔡邕也不知这徒弟跑到何处去了。

    其实蔡邕来杨家军这里还是颇有自信的,他认为自己有田冲这个徒弟,杨家军应该不会太过为难他。

    事实上这种想法倒也没错,田冲在杨家军确实有点地位。

    当然,就算没有田冲这层关系,其实杨秋也不会为难汉朝的使者。

    她感兴趣的是对方如何求和,于是热情地招待了蔡邕。

    “将军,和亲之措,可敦睦邦交,化干戈为玉帛。想昔日昭君出塞,胡汉和亲,自此边境安宁,百姓乐业。今朝廷诚心欲与将军和亲,愿封将军为刺史,以彰尊崇。

    再者,将军从中亦可得诸多益处。其一,兵戈可弭,战乱可休,百姓自此免受战乱之苦,得以安享太平;其二,双方互通有无,商贸得以繁荣,财货流通,民生富足。

    且观此番和亲,朝廷携来金银财宝不计其数,足见其求和之诚意……”

    言下之意便是和亲只是个名头,主要是送钱送粮来求和。

    当然,蔡邕在最后再放出威胁,让杨家军识趣一些,不要逼得汉军倾巢而出带着大军前来讨伐,否则到时候双方都会损失惨重。

    杨秋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瞬间乐了。

    居然是和亲,又来给她送男人。

    当着蔡邕的面,杨秋并未回答同意还是不同意,反而开始转移话题。

    和蔡邕聊起他的女儿蔡文姬如今在做什么,杨秋对此颇感兴趣。

    而蔡邕自然听得胆战心惊,莫非这位女将军喜欢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不会要让他女儿和亲吧?

    整个晚上,蔡邕简直后背冷汗直冒,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实在是太可怕了。

    第二天,惊魂未定的蔡邕一见到赶过来的田冲,便将这个徒弟拉到一旁细细交谈。

    如今他已经不在意田冲为何要留在杨家军了,他现在在意的是这女将军不会真的喜欢女人,能不能换个人?

    他女儿正值青春年华,实在承受不起这等‘重视’啊。

    而杨秋这边,确定了蔡邕的来意之后,杨秋把邓容喊了过来,共同商讨该如何处理此次之事。

    其实杨秋也不打算继续征战,毕竟要消化一下治下的土地。

    但也不能让汉廷觉得她就此认输,更不能接受招降,承认汉朝给她封的官职,那无疑是自降身份。

    所以,得想个办法让双方暂时和平相处。

    邓容听完杨秋的想法,瞬间有了主意。

    “将军,我有一个办法……”

    所谓谈判,无非是双方先狮子大开口,然后再讨价还价,最终得到彼此想要的东西。

    因此,邓容直接帮杨秋写了一封狮子大开口的信件回去。

    并且,杨秋还特意让人带回去了一车西瓜。

    还大肆宣扬,这是昭国女帝赏赐给汉廷天子刘宏的礼物。

    虽然还没称王称帝,不过不重要,这种时候胡言乱语就行。

    而所谓‘赏赐’,那自然是上位者对下位者。

    所以,杨秋和邓容直接来了个骚操作,他们决定在这次和谈之中,先给刘宏赏赐点东西,再在信件里面贪婪的要汉廷在割让一个河东郡北部。

    当然,这种事情太过羞辱人,为了避免蔡邕回去被杀。

    所以杨秋先把蔡邕软禁了起来,她看好这个老头子以后帮她修史书。

    于是中平二年的七月,一场送瓜羞辱正在朝着刘宏慢慢逼近……

    第90章

    此时,刘宏尚不知杨家军这边的宣传,因为消息的传递有滞后性。

    所以,朝廷这边先看到的是运送回来的一车西瓜,以及杨家军回寄而来的一封信。

    在一个组织管理有序的朝廷,杨家军寄回的这封信,自然不会先由刘宏过目。

    而是由朝廷大官共同组织查看,以探杨家军对于和谈的想法。

    倘若杨家军狮子大开口,大臣们便共同商讨方案,随后上奏天子。若存意见分歧之处,再于朝堂之上议论。

    所以刘宏认为这封信要么是拒绝和谈,要么是利益交换,具体如何处理,自然应由朝臣思考。

    结果,这直接导致了邓容这封略带羞辱的信件内容,展示给了所有朝臣观看。

    就算是当时没看到的,但大臣们的嘴巴又不是很严,更何况这世上八卦的人从来都属于多数,所以信件内容就传给了越来越多的人。

    再加上,杨秋这边还派了卧底搞宣传,所以这封信的内容直接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因此,等刘宏知道具体情况的时候,整个洛阳已议论纷纷。

    众人既觉屈辱,又觉好笑,感觉甚是怪异。

    身为汉朝之人,着实感觉受到莫大羞辱,可那些讨厌这昏庸天子的人,又莫名感到一丝畅快。

    至于刘宏,他自是气得暴跳如雷,整个人在皇宫中几近发狂。

    而信件的内容大致为:

    “吾昭国自举事伊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屡屡大捷,此般胜利,岂是我昭国运气使然?

    实乃吾国政通人和,上下一心之故也。闻汉廷所辖之民,深陷水火,苦不堪言;朝堂倾颓,混乱崩坏;天子昏聩,庸碌无能。

    今汉廷天子竟向吾昭国求和,欲以和亲之策修睦。吾昭国志在使天下耕者皆有田,令天下众人皆饱食,更不愿见天下苍生饱受战乱之苦厄。

    故而,鉴于汉廷天子暂且体恤百姓之辛劳,吾昭国女帝亦愿使汉民免受战乱之摧残。

    然,河东郡北部之百姓正罹难遭殃,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汉廷天子与官员却对此苦难视若无睹,充耳不闻。然吾昭国女帝心怀悲悯,欲解救此群苦命之人。

    若汉廷应允吾昭国救助河东郡北部苦难百姓诉求,吾昭国愿遣使者前来和谈。

    而今吾昭国缺衣少食,急待汉廷慷慨解囊,施以援手……昭国今岁西瓜丰饶,今吾主赏赐于汉廷天子刘宏。

    望刘宏自此之后,奋勉进取,兢兢业业,勤勉理政,关爱百姓。如此,则昭国无需替天行道,拯救天下黎庶。

    还望刘宏铭记吾昭国女帝之劝诫,切莫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残害忠良大臣。否则,吾昭国必厉兵秣马,兴师征伐,推翻尔之暴政,让天下重归清明!”

    字字句句皆是羞辱,虽说大臣们也觉颜面无光,但仍觉刘宏的笑话更大。

    “昭国?女帝?一个女土匪罢了,何足道哉?朕尚在,竟敢于朕前称帝炫耀,这群大臣,看到这封信竟毫无反应?”

    张让和赵忠惶恐地跪在地上,两个人第一次看到天子如此盛怒,此刻他们两个人都害怕天子迁怒到他们的小命。

    “陛下,那些朝堂官员皆为酒囊饭袋,行事不力。见此信不仅未即刻禀告陛下,反将此事传扬而出,据传洛阳现今之酒馆皆在宣扬此事!”

    什么?连外面的人都知道了?刘宏瞬间目眦欲裂。

    “外面有多少人知晓此事?是谁传出去的?为何朕是最后得知?”

    看着已然气疯的天子,赵忠惶恐应道:

    “陛下,臣听闻传言时,此事似乎已传遍大街小巷,听闻是那群党人传出去的,这里面的人有……”

    赵忠禀报了一大串名字,皆是与他有仇的党人。

    刘宏起初听着愤怒,恨不得将这群人千刀万剐,待到听了大半名单,瞬间怒气冲冲地看向眼前之人。

    “老赵,莫将你那点小心思用在朕这里,朕是要抓传谣之人,不是帮你解决政敌,滚滚滚,都给朕滚!”

    都到这个时候了,就不能做一点正事,这种时候还在搞内斗,难道不知道他刘宏的脸都丢尽了?

    于是怒气冲冲的刘宏把大臣都召集了过来,然后直接怒不可遏地质问了起来。

    “这便是尔等所谓的和亲之策?竟送上门去遭人这般羞辱,如今全天下皆在看朕的笑话,成何体统!”

    刘宏怒目圆睁,面色涨红,声音几近嘶吼。

    “你们这群酒囊饭袋,还不速速想办法解决这群杨家军的反贼,否则朕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大臣们纷纷惶恐跪地,一个个的,此刻谁也不敢吭声。

    众人皆知刘宏此刻正在气头之上,稍有不慎,便可能大祸临头。

    唯有家族势力深厚的袁隗,硬着头皮上前一步。

    袁隗恭谨而又小心翼翼地说道。

    “陛下息怒,且听臣一言。若杨家军真心想要继续作战,企图进攻洛阳,断不会在信中应允和谈。

    所以陛下万莫将他们在信中的狂言乱语放在心上,实则这群贼子已然底气不足,不敢再贸然进兵,此乃其心虚之态无疑。

    此时,我等只需稳固根本,持续征召兵卒,稳住今岁之局势。

    待明岁赋税送达,新兵卒操练成熟,陛下届时便可狠狠反击,一雪前耻。”

    言下之意便是在劝刘宏:陛下您暂且不要在意此番羞辱,只因他们不敢再战,故而心虚谩骂,待明年钱粮充足、兵强马壮之时再讨回颜面。

    刘宏如何不明白袁隗的意思,可他此刻怒火中烧,哪里还忍得下去,身为堂堂天子,怎能受此奇耻大辱?

    虽然他也觉得小命比较重要,但有时候人在气头上了,总是觉得自己努努力,实力其实可以超越他的想象。

    “尔等这群懦夫!朕这偌大的汉室天下,难道还对付不了一介反贼?

    传朕旨意,让董卓孙坚即刻全部撤军回来,全力进攻杨家军!”

    看来真的是被气疯了,太尉邓盛赶紧上前开口了。

    “陛下,万万不可!并州与凉州相距甚近,若陛下此时贸然撤军,羌人便可长驱直入,直攻三辅地区,届时洛阳依旧难保。

    更何况一旦羌人攻至三辅,万一杨家军与羌人联合,洛阳必将被围,后果不堪设想。陛下,还望三思啊!”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朕难道就只能白白忍受这奇耻大辱?你们这群无用的大臣,全是一帮饭桶!”

    此刻的刘宏怒发冲冠,双目喷火。

    “朕之威严何在?汉室之颜面何存?尔等食君之禄,却不能为君解忧,一个个皆是只知混吃等死、毫无用处的废物点心!

    朕养你们何用?全是一帮庸碌无能、贪生怕死的鼠辈!”

    一群大臣们吓得面如土色,只能不停地跪地叩首。

    “臣等惶恐。”

    对于汉朝那边的情形,杨秋暂时也能推测一二。

    那封信件的内容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至少刘宏是绝对忍不了这口气的。

    但要是让刘宏发兵攻打过来,那更没戏。

    所以这场和谈估计得双方僵持许久,届时在谈判桌上还得继续讨价还价,就看彼此能坚守的底线在何处。

    而到时候一旦哪方实力增强,那就会撕毁协议,毕竟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不过是暂时休战罢了。

    最终就看谁更胜一筹,谁便能在下一次主动发起攻击。

    因此,送完瓜的杨秋便不再关注刘宏和大臣之间的明争暗斗,毕竟还有得谈,她当下更专注于内政之事。

    好不容易获得这段稳定发展的时机,得抓紧发展民生。

    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

    要将目前所掌控的土地牢牢把控住,并且把经济发展起来,修路之事势在必行。

    其实此前在马邑县也修了一些道路,并且运用了简单的三合土。

    至少牛车和马车在上面行驶极为平稳,即便雨天也不会变得坑坑洼洼,毕竟这三合土是能够凝固成型的。

    但如今所拥有的土地已扩大至好几个郡,其他地方的道路仍是泥土路,一遇雨天就满是泥泞,根本不适宜货车在上面通行。

    在这种状况下,又怎能将经济发展好呢?

    所以杨秋年初之时就吩咐下面的人开始扩建工坊,务必量产三合土,以便开展大规模的工程。

    倒不是杨秋没有水泥配方,毕竟买来的书籍中就有,只是在现实中需要考虑成本问题。

    制作水泥的技术要求更高,成本也更为昂贵。

    等日后技术提升、人才增多、经济更为富足之时,再去搞这个倒也可行。

    但当下想要大面积修路、提高产量,还是只能采用古代人发明的三合土。

    这种材料的粘性其实非常强,后来古代的众多建筑,包括长城都采用了三合土的配方。

    而三合土有好几种配方,目前杨秋采用的是在并州能够量产的那种,即石灰、粘土、细砂,如此便能大规模地开展修路工程。

    搞这类工程需要众多人力,所以杨秋先是征调了一半的兵卒参与修路。

    另外也征召了一批民夫,待秋收结束之后前来修路。

    当然,民夫一般都是在自己家乡附近参与修路,杨家军这边会提供伙食以及工钱。

    偶尔,工钱也可以用粮食或者食盐来替代。

    不过杨秋现在有一个急需要做的事情,那就是推广新的钱币。

    她想利用发钱币的方式,让这些人拿着新钱币去粮铺和盐行兑换,这样众人就能慢慢习惯下来。

    毕竟,这个天下早已习惯使用五铢钱。

    杨秋不可能通过一道行政命令要求大家直接更换钱币,这种转变过程必须采用一种循序渐进、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大家发现新钱币的价值。

    而之前,杨秋一直下令工坊制作更为精美的钱币,并且要在技术上让当下的人难以模仿。

    眼下,制作钱币的工坊传来了好消息。

    所以,杨秋觉得这是一个好时机。